方生手指幔亭霞,咳唾落地生莲花。懒作豪门贵公子,欲从仙姥问丹砂。
风前落笔啼诗鬼,腰下常携三尺水。二樵春暖牵□来,拾起琼芝满筐紫。
南中介胄竞邀欢,角巾长啸游军门。一片玄云生盾鼻,坐令壁垒蛟螭盘。
营前杨柳吹烟缕,画角声中落花度。流莺唤起故山情,袖却清风出门去。
吾闻武夷之峰青六六,青溪九曲飘寒玉。归去凌泉洗白云,渐看华发生新绿。
【注释】
1.方生:诗人自指;方伯:官名,古时高级地方官员的称呼。谏:谏言,进谏。还闽:回闽中。2.幔亭:即幔亭山,在福建建瓯西北,有方士炼丹事。3.咳唾:口吐痰沫之意。4.豪门:贵族豪门之家。5.仙姥:传说中女神仙居住之地。6.丹砂:一种药物。7.风前落笔:比喻作诗。8.二樵:指两位砍柴人。9.琼芝:灵芝。10.紫:红色。11.南中:指南方。介胄:铠甲,古代战士所穿战服。12.角巾长啸游军门:角巾,用布做的头巾,长啸,大声呼啸。13.壁垒:营垒,军营。14.青云:青色的云,古人以黑为正色,故以青代白。15.凌泉:指清泠泉、冷泉,今浙江天台县境内。16.华发生新绿:指春风吹来,万物复苏,草木返青。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一位方士回闽中(今福建省)所作的诗。诗人对方士的归去表示祝贺,并对其有所期许。
首联“方生手指幔亭霞,咳唾落地生莲花。懒作豪门贵公子,欲从仙姥问丹砂。”写诗人目送方士远去的情景,也表现了方士的不凡。方士手指天空中飘浮的彩霞,口中喷出如莲花般的唾珠。他不愿在豪门富贵之家当一名少爷,想跟随仙人求得长生不老之药。
颔联“风前落笔啼诗鬼,腰下常携三尺水。”“风前落笔”喻指作诗;“三尺水”指砚池中清水。诗人形容这位方士作诗时神采飞扬,笔下生花,如同诗鬼一般。他腰间常带着一壶清水,用来研磨墨汁,准备随时挥毫作诗。
颈联“二樵春暖牵□来,拾起琼芝满筐紫。”“二樵”指两位砍柴人。这里用典出自《晋书•王右军传》:“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内卧起。(王敦)尝夜与诸贤戏,尔时车骑(桓温)在焉,公明(王敦字)遂指车上胡床曰:‘此年少恶复熬夜?’王都无言。须臾夜阑,便命驾还内。”后用“卧龙凤雏”、“二樵”等词指代杰出的人才。《晋书•陶潜传》载:“渊既被引,三年,乃辞母西行。初过京邑,投刘弘农,弘农令王宏奇其才气,请为佐吏……后经太学,观听者倾慕,观者如堵墙。”“□”,竹器,这里指竹箱。“琼芝”,美玉。这两句说,春天来了,砍柴人把竹箱里采集到的美玉(琼芝)拿到集市上去卖。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学艺术人才的重视和欢迎。
尾联“南中介胄竞邀欢,角巾长啸游军门。一片玄云生盾鼻,坐令壁垒蛟螭盘。”意思是:南方各地争先恐后地欢迎这位方士,纷纷前来邀请他做官。方士身穿道袍,长声大笑而去,来到军营门前。只见那片蓝天上飘荡着大片的白云,于是,他就坐在营垒的城墙上,让风云变幻,使那些龙蛇般盘绕的山势变得曲折蜿蜒起来。这里描绘了方士在军中受到热情欢迎和尊重的景象。
这首七律写得生动形象,充满了生活气息,语言朴实而富有韵味,风格清新自然,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