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驴冲雪岸乌纱,夜醉西湖卖酒家。十六吴姬吹凤管,卷帘烧烛看梅花。
姜南《蓉塘诗话》极称此诗,以为蕴藉风流,有唐人之致。
【解析】
题干要求分析“西湖夜宿”这首诗的赏析,这是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分析所用手法的特点及作用;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本题要求考生对诗句进行逐句的释义,然后结合注释进行赏析。
首联“蹇驴冲雪岸乌纱,夜醉西湖卖酒家”,意思是骑着毛驴冲过积雪覆盖的岸边,来到酒肆,在西湖边畅饮。这两句是写诗人夜宿西湖的所见,写出了西湖夜景的幽美,以及诗人饮酒的豪放。“蹇驴”指驴子,“冲雪岸”点明了时间是冬天夜晚,“乌纱”指的是黑色的帽子,“夜醉”则表明诗人喝酒到了深夜,“卖酒家”则暗示诗人是游客观景赏月之余来到一家酒馆里喝酒的。
颔联“十六吴姬吹凤管,卷帘烧烛看梅花”,意思是十六岁的吴地美女正在吹奏着凤管乐器,她推开了窗帘,点燃了蜡烛,欣赏着盛开的梅花。这两句是写诗人夜宿西湖所见到的景色,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十六吴姬”指十六岁的女子,“凤管”是一种乐器,这里代指女子所吹奏的乐曲,“卷帘”是指掀开帘子,“烧烛”是点燃蜡烛的意思,“梅香”是梅花的美称。通过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在西湖之夜看到了一个美丽的画面:一个穿着黑色衣服的美女正在吹奏着凤管乐器,她打开了窗户,点燃了蜡烛,欣赏着盛开的梅花。
颈联“姜南《蓉塘诗话》极称此诗,以为蕴藉风流,有唐人之风”,意思是姜南《蓉塘诗话》认为这首诗非常含蓄优美,具有唐代人的风韵。这句是说诗人认为这首诗很有韵味,很有风度。“极称”的意思是极度称赞,“蕴藉风流”指的是含蓄优美,“唐人之风”则是唐代文人的风格。
尾联“十六吴姬吹凤管,卷帘烧烛看梅花”,意思是十六岁的吴地美女正在吹奏着凤管乐器,她推开了窗户,点燃了蜡烛,欣赏着盛开的梅花。这两句与首联相呼应,都是写诗人夜宿西湖看到的美景,但角度不同,首联是从游客的角度写的,而尾联则从美女的角度写的,两者相互映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夜景图,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于人生美好的向往。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手法来表现这一画面,如通过描写美女和音乐来烘托气氛,通过描绘景色和人物来展现诗意,这些都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
【答案】
示例:
(1)首联写诗人夜宿西湖的情景。(2)第二句以“冲雪岸”为线索,写诗人骑马经过雪地到湖边的酒肆。(3)第三句以“夜醉西湖”为线索,写诗人在西湖边畅饮。(4)第四句以“卖酒家”为线索,写诗人在西湖边喝得烂醉如泥。(5)首联写诗人夜宿西湖的情景。
译文:
骑着毛驴冲过雪花飘落的河岸,来到了酒肆。在这寂静的夜晚醉酒于西湖边的卖酒家。
(6)第六句写诗人看到一位年轻貌美的吴地女子正在吹奏凤管乐器,她推开了窗户,点燃了蜡烛,欣赏着盛开的梅花。
赏析: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首句写冬夜行旅的辛苦,次句点出地点是西湖之滨的酒家,三、四句则进一步渲染这种感受。“蹇驴”本是形容步履艰难的马,但此处却用来形容自己骑在驴背上的艰难困苦,可见诗人旅途的艰辛。而“夜醉西湖卖酒家”一句则表现出诗人在寒冷的冬夜中,来到西湖边上的一家酒馆喝上一碗热酒,享受片刻的温暖。这样的场景,无疑是非常惬意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继续前行。他看到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吴地女子,正在吹奏凤管乐器,她推开了窗户,点燃了蜡烛,欣赏着盛开的梅花。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