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出门风雨收,东山西山须可游。
那能束带从王事,且复开尊破客愁。
雁别紫台初辟雪,蝉鸣红树不知秋。
桃花细菊应相笑,岁月无情自白头。
【注释】
庚戌:唐高宗年号(670-683)。九日:九月九日。是日:指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闻蝉:听说蝉鸣声。东山、西山:泛指南海的山。王事:朝廷之事。开尊:打开酒杯。紫台:指洛阳宫,唐时在洛阳建有紫宸殿。紫台初辟雪:指重阳节时洛阳宫中有新雪。
【赏析】
这首诗作于作者任潮州刺史期间。诗中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登高赏菊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功业无成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性思考。
首句写今日外出,风雨顿收。第二句点出出游的时间,地点是东山、西山,表明可以游赏。“那能束带从王事,且复开尊破客愁。”这两句是说,我怎能束带随同公务,而只能放开酒杯,驱散客愁。“王事”,指公事。“客愁”,这里指因公务而引起的愁闷。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政务的厌恶之情及旷达的胸襟,与李白《行路难》中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相类。
第三句是说,听到雁叫,知道秋天来临了;听到蝉鸣,知道红叶已落了。“雁别紫台初辟雪,蝉鸣红树不知秋。”这两句写诗人听到雁鸣、蝉鸣,知道秋天已来临,但自己仍滞留在外,没有回去的意思。这两句以景结情,含蓄深沉。
第四句是说,桃花细菊应会笑话我,岁月无情,我已白头了。“桃花细菊应相笑”,这是反话,用桃花细菊来比喻那些不相识的人,嘲笑自己虚度光阴。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无奈和感叹,也表现了他对自己功业未就的遗憾和失落。
这首诗语言平易,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展现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邃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