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英抗高节,万乘不能屈。
设坛为见之,岂若壶山逸。
光禄位已崇,匡时竟无术。
遂兴张楷讥,尚待黄琼出。
樊英坚持高尚的节操,即使有万乘之国也不能屈服。
他设立坛场为皇帝接见,哪比壶山隐逸更好?
光禄大夫的地位已经很高,匡扶时局却无济于事。
于是他兴起张楷的讥讽,还等待黄琼出现。
樊英抗高节,万乘不能屈。
设坛为见之,岂若壶山逸。
光禄位已崇,匡时竟无术。
遂兴张楷讥,尚待黄琼出。
樊英坚持高尚的节操,即使有万乘之国也不能屈服。
他设立坛场为皇帝接见,哪比壶山隐逸更好?
光禄大夫的地位已经很高,匡扶时局却无济于事。
于是他兴起张楷的讥讽,还等待黄琼出现。
地蟠吴会尽,天与海门通。 雨洗秦山碧,霜侵越树红。 居人分绝岛,飞鸟度寒空。 极目情何限,翻如入剡中。 诗句解析: 1. “地蟠吴会尽”: - 含义:形容地势或地域广阔无边,如同大地盘绕着吴会之地。 - 背景:古代吴国和会稽地区,地理位置重要,这里用来形容其广袤无垠。 - 赏析: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敬畏和赞美。 2. “天与海门通”: - 含义
【注释】 ①甲辰:指唐僖宗乾符元年,即公元874年。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天。 ②五十今朝过:诗人自指五十岁之年。 ③谈经:指谈论佛家经典。滞海滨:被滞留在海滨。滞,滞留。 ④天阴:天空阴暗。 ⑤地冷:指天气寒冷。 ⑥染翰题新语:把笔蘸墨,写上新的话语。 ⑦开襟待故人:解开衣襟,以待老朋友的到来。 ⑧小乌巾:指小官帽。小乌巾是唐代官员戴的一种帽子,这里泛指官职。 【赏析】
【注释】 布谷:布谷鸟,又称布谷鸟、杜鹃鸟等。布谷鸟叫声是催农务的,因此古人常用“布谷”来代指春耕。 急:急促、忙碌。 即恐崩沙坼:恐怕连沙土也会开裂了。坼,裂开。 小圃:菜园、花园。 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 凫雁动成群:野鸭和大雁在水面上游动起来,形成一队队。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季节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把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的“布谷”一词,既指布谷鸟
注释: 出门皆白水,风雨复通宵。 忽然间仿佛看见三条大河涨潮,惟担心万户人家被洪水淹没。 娟娟轻鸟下,泼泼大鱼跳。 叹息佳人阻,空瞻乌鹊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的诗,诗人通过描绘风雨天气下的江河景象,来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出门皆白水,风雨复通宵。”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外出途中看到的景象。白水象征着大雨和洪水,风雨通宵则意味着这场雨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
注释: 二月十三日初度,我二十岁。 知道我不是已经太晚了,白发还在他乡。 不入广文馆,宁可要太守的章。 宽慰忧愁应该有东西,却老信无方。 胡乱回忆儿童岁月,斑衣的父母身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二十岁时写给父亲的,表达的是他对父亲的敬爱和对父亲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决心。 "知非吾已晚,白首尚他乡。"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龄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望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然后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的主旨等进行具体分析。“石润冬犹热,江潭晚乍晴”,写江水在冬日里依然流淌着,而潭水也刚刚放晴,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楼台消蜃气,鼓吹入蛙声”,描绘了一幅楼阁亭台和鼓吹乐声交织在一起的画面。这两句诗写出了自然景色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向往。“且伴双鸥逸,何须驷马荣”
【注释】 寒食三首其一 不知春已过,一月雨声中。 蒲短初侵水,花残更受风。 病疑耽酒过,穷觉向诗工。 失喜闻莺语,飞来草屋东。 译文及赏析: 寒食节的习俗是禁火、吃冷食,而这首诗就是写的寒食节的景色。 “不知春已过”,春天已经过去,作者在寒食节的时节才想起春日的光景,感叹时光流逝之快,表达了对逝去的春天的怀念之情。 “蒲短初侵水,花残更受风”。诗人用“蒲短”形容芦苇,“初侵水”形容芦苇刚刚长出
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1. 挽溪南处士:这是诗题,表明了作者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他正在与溪南的一位处士进行交谈或交流。 2. 其一:这是一个序号,表示这只是第一部分,后面的部分将有更多内容。 3. 天地消兵气:这里的“天地”可能指的是自然界或者宇宙,"消兵气"则意味着战争、冲突的结束。整句的意思是宇宙之间不再有战争和冲突的气息,和平的氛围充满了整个空间。 4. 江湖陨客星
五月十六夜独坐 大野喧豺虎,深林集羽毛。 天空云气尽,夜久月轮高。 士卒悲秦戍,儿童唱董逃。 此时空感慨,漂泊叹吾曹。 翻译: 在五月十六日的夜晚,我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广阔的田野上传来野兽的嚎叫声和老虎的咆哮声,而深林中则聚集着各种鸟类。天空中的云彩已经散去,月亮也升得很高。士兵们因秦国的戍边而感到悲伤,孩子们则在一旁欢快地唱着董仲舒的故事。此刻,我感到无比的空虚和感慨,不禁感叹自己的漂泊生涯
【注释】寒食节:古代在清明节前一天或二天举行,禁火。云间:指四川成都。 深怀:深深怀念。父老:指故乡的父老兄弟。 元:同“原”。 城郭:城池,指京城。 传烛(zhuó烛):点着蜡烛。初分火:指开始用火把照明。吹箫竞卖饧(xíng饧):吹箫卖糖。唐时有“吹箫踏青”之俗,即春游赏花时吹箫卖糖者众多。 重携:再次携带。樽(zūn尊):酒杯。 因(wèi为)倾:随意倾倒。 赏析:
注释: 1. 东汉多逸民,山栖久怀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东汉时期有很多的隐士,他们隐居山林,长久以来都在怀念着朝廷的恩赐(即“怀壁”,比喻有所依傍)。 2. 法真亦逃名,讵屑三公职。这句话是说法真也在逃避名声,他不愿意接受三公这样的高位。 3. 求蝉在明火,求土当务德。这句话是说想要得到蝉就必须在火光中鸣叫,而想要得到土就需要注重德行。 4. 此道今何如,其人安可识。这句话是说现在的社会状况如何
【注释】 周燮:人名,此处为作者自称。久不仕:长期不做官。身屈:身体受到挫折。名四驰:声誉四扬。玄纁(xún):黑色有纹的丝织品。一日:一天。举族:全家。劝之:劝说他。安知:哪能知道。修道者:修养道德的人。出处:出仕与隐居。时:时机。慨然:感慨的样子。中途:中途返回。东冈陂: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南,是周代的一个地名。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当时诗人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到郴阳
【注释】 吾怜闵仲叔:我怜悯闵仲叔。闵仲叔,指汉末的名士闵鸿,字仲叔。 始辟怀喜惧:开始时接受任命而内心恐惧忧虑。辟,征召;怀喜惧,即《汉书·董仲舒传》所说的“心悦诚服”。 及其见司徒:等到见到司徒官长(东汉的司徒是三公之一,掌管行政事务)。 喜惧亦皆去:内心的喜悦和恐惧也随之都消散了。 劳苦非所堪:劳苦不是我所能忍受得了的。劳苦,这里指官场上的奔波劳累。 虚名岂相误
【注释】 五侯:指汉哀帝时封的五个王。 处士:指不担任官职或未做官的人。 忧国:关心国家。相:帮助。是非:是和非,指正确与错误、善与恶。 郭泰:东汉人。 申屠蟠:东汉人。 朱凤:传说中的神鸟凤凰。 赏析: 此诗为咏史之作,借古喻今,以古人之事抒发自己对现实的感慨。全诗通过写五位历史人物的不同表现和命运,来表明诗人的观点和态度。第一句说五侯在朝中作威作福,扰乱朝纲;第二句写处士空论是非善恶
巳酉岁初度日书怀 已酉,指农历巳年。初度日,即生日。 余生若小草,望成百尺材。 我的生命犹如细小的草,希望成为栋梁之材。 强因客土植,苦被秋风摧。 在异乡艰难地生长,又遭秋风吹打。 徒惭五十过,况经元二灾。 惭愧我已五十有余,还遭受了元二的灾难。 白发不可变,青阳忽已回。 时光易逝,无法改变。忽然间春光重现。 未忘药裹好,几见桃花开。 不忘家乡的亲人好友,也看到了桃花盛开。 残编掩黄石
【诗句解释】 1. 初夏郊居二首:这是作者为表达他对隐居生活的感受而作的诗。 2. 强学不知老:意思是说,尽管学习了很长时间,但仍然感到自己年轻,没有感觉到衰老。 3. 索居恒鲜欢:指长时间独处的生活,很少感到快乐。 4. 誓将从余好:誓言跟随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去生活。 5. 山河阻且绵:山河阻隔,绵延不断。 6. 凄凄风雨交:形容天气阴沉,风雨交加的景象。 7. 四月秋浦寒:指在四月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