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古思古人,古诗朝暮读。
澹洎玄酒味,和平绿琴曲。
古人乞白骨,古意不谐俗。
已叹知者稀,古泪空满掬。
钱起亦敦古,其人美如玉。
昨者忽相过,大雪山中宿。
不知破砚冰,抄诗夜然烛。
谅非鲍谢才,可继曹刘躅。
听之讵能欢,旧业且当束。

钱彦彬抄诗为赋

好古思古人,古诗朝暮读。

澹洎玄酒味,和平绿琴曲。

古人乞白骨,古意不谐俗。

已叹知者稀,古泪空满掬。

钱起亦敦古,其人美如玉。

昨者忽相过,大雪山中宿。

不知破砚冰,抄诗夜然烛。

谅非鲍谢才,可继曹刘躅。

听之讵能欢,旧业且当束。

【注释】

①钱彦彬:唐代诗人,字子飞(一作子羽),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曾官侍御史、中书舍人。

②“好古”二句:喜爱古代的人,常常诵读古诗。古诗,指《诗经》等古代作品。

③“澹洎”二句:淡泊寡欲,清静无为。玄酒,道家所饮的用中草药浸泡而成的酒。和平,这里指音乐和谐。绿琴,指古时名贵的乐器绿绮琴。乐曲,这里指《流水》。

④“古人”三句:古代人在死后请求将白骨安葬。白骨,指尸体。不谐俗,不合世俗。

⑤“已叹”二句:叹息知道这种风气的人太少了。知者,懂得这种风尚的人。

⑥“钱起”句:指作者的朋友钱起也喜欢古风,人品像美玉一样。钱起(722—780),字仲文,苏州郡人。天宝三年举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历任考功员外郎,礼部郎中等职。《全唐诗》录有其诗一卷。

⑦“昨者”二句:昨天我忽然来访你,住在大雪山中的茅屋。昨者,昨天。相过,看望别人。

⑧“破砚”二句:不知道砚台里的墨冻成了冰,因此抄诗的时候点上蜡烛照着灯。破砚,冻成冰的砚台。抄诗,写诗。

⑨“谅非”二句:当然不是像鲍照、谢灵运那样有才华的人所能继承的。鲍照(414—466),南朝宋文学家,著有《登大雷岸与妹书》、《芜城赋》等作品,是六朝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派作家。谢灵运(385—433),晋宋之际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世称谢客、山阴居士,被后世誉为“山水诗人之祖”。

⑩“可继”二句:可是他们也不能和曹魏时期的建安文人相比啊!曹魏文人以曹操、曹丕、曹植等为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⑪“听之”二句:听了这首诗后,怎么能够感到欢乐呢?旧业,指旧日的学业或事业。这里指抄诗。

【赏析】

这首诗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四句写钱彦彬对古风的喜爱;后八句写钱彦彬与友人的交往。

首句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好古思古人。”钱彦彬热爱古代的诗歌文化。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古诗朝暮读。”他常常诵读古诗。第三句:“澹洎玄酒味”,这一句是说,他喜欢那种清淡简朴的生活情趣,就像喝一种用草药泡制的酒一样,味道虽然清淡却很纯正。第四句:“和平绿琴曲”,说的是他喜欢和谐的音乐——那是一种绿颜色的琴乐。第五句:“古人乞白骨”,这是说,那些古人在死后都希望将自己的遗骸归还给大地。最后两句:“古意不谐俗”和“已叹知者稀”,则是说,他们的这种高洁志操在当今世上很少见到。

中间四句是描写钱彦彬与友人相聚的情景。第六句:“已叹知者稀”,钱彦彬感叹懂得这种风尚的人太少了。第七句:“古泪空满掬”,由于缺少这样的知己,他常常独自流泪。第八句:“古意不谐俗”,由于缺少这样的知己,他的这种志向也就难以实现。这四句是对前三句的概括。最后两句:“旧业且当束”,既然没有知己,那么他只好把这种爱好放在一边,专心于自己的旧业了。

后八句写的是两人的交往。第九句“昨者忽相过”,说明朋友突然来访了。第十句:“大雪山中宿”,是在大雪弥漫的大雪山中度过夜晚。第十一句:不知道砚台里的墨冻成了冰,因此抄诗的时候点上蜡烛照着灯。第十二句:“谅非鲍谢才”,意思是说,当然不是像鲍照、谢灵运那样有才华的人所能继承的。第十三句:“可继曹刘躅”,意思是说,他们也不能和曹魏时期的建安文人相比!曹魏文人以曹操、曹丕、曹植等为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第十四句:听了这首诗后,怎么能够感到欢乐呢?第十五句:“旧业且当束”,意思是说,可是他们也不能和曹魏时期的建安文人相比啊!

整首诗写得十分含蓄委婉,既表达了诗人对古风的怀念,又表现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还流露出自己对现实的愤懑不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