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有径寸珠,守境无檀子。
照车十二乘,何如照千里。
世乏威王贤,孰知天下士。
所以饭牛儿,商歌中夜起。
徒求南海产,半触蛟龙死。
异才何代无,紏纷今可理。

注释:

  1. 魏有径寸珠,守境无檀子。
    注解:魏国(指魏国)有一颗直径只有一寸的珍珠,但守卫它的却是一个没有才能的小人。

  2. 照车十二乘,何如照千里。
    注解:用十二辆车来照亮道路,怎么能比得上让太阳普照大地呢?

  3. 世乏威王贤,孰知天下士。
    注解:世上缺少贤明的君王,谁能知道天下真正的人才?

  4. 所以饭牛儿,商歌中夜起。
    注解:所以才要养牛为生,夜晚还要唱歌到天明。

  5. 徒求南海产,半触蛟龙死。
    注解:只是想要得到南海的珍宝,结果半路碰到了蛟龙而被杀死。

  6. 异才何代无,紏纷今可理。
    注解:不同的才华从古至今都有,现在可以理清这些纷繁复杂的情况。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以寓言的形式,通过比喻、对比等手法,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和人才选拔制度的一些看法。

首句“魏有径寸珠,守境无檀子。”以魏国的珍珠与檀子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统治者的无能和贪婪。接着两句“照车十二乘,何如照千里”进一步强调了统治者的短视和自私,他们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这两句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指出了很多领导者只顾自己的得失,而忽视了国家和人民的福祉。

第三句“世乏威王贤,孰知天下士”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的失望之情的抒发。他认为社会上有很多有能力的人才却被埋没,而那些平庸无能的人却得以升官发财。这种现实让人感到悲哀和愤慨。这两句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担忧。

第四句“所以饭牛儿,商歌中夜起”则以养牛为生、夜唱到天亮的形象,揭示了那些被统治者剥削压迫者的痛苦。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最后两句“徒求南海产,半触蛟龙死”则以追求南海珍宝却遭遇危险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只图个人利益不顾国家安危的人的批评。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这首诗通过对一些现象的描写和议论,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一些看法和忧虑,既有对现实的揭露,也有对未来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