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渐稀日已没,星堕西南大口月。
一道馀光夜不收,青天万丈金蛇掣。

注释:甲辰,即元丰七年七月十三日。行人渐稀,人烟稀少;日已没,太阳落山了。星堕,指北斗七星中的一颗星坠落;西南大口月,指弯形的月亮;余光,指天边最后一点光芒。夜不收,指守卫京城的禁兵;青天万丈金蛇掣,形容银河如一条巨大的金蛇在天空中飞舞。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年)七月十七日写的。当时,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心情十分郁闷。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以“书所见”为题,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夜空景象。

开头两句“行人渐稀日已没,星堕西南大口月”,描绘了一个寂静、空旷的夜晚。诗人用“行人渐稀”来形容夜晚的宁静,用“日已没”来表示时间的流逝。接着,诗人又用“星堕西南大口月”来形容夜空的美丽。这一句中,“星堕”是指北斗七星中的一颗星坠落,而“西南大口月”则是指弯形的月亮。整句的意思是说,随着夜幕降临,星星和月亮都静静地悬挂在天空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接下来的句子:“一道馀光夜不收,青天万丈金蛇掣。”则是进一步描绘了这个场景。诗人用“一道馀光”来形容天边最后一点光芒,用“青天万丈”来形容广阔的天空,用“金蛇掣”来形容银河如一条巨大的金蛇在天空中飞舞。整句的意思是说,尽管天边最后一点光芒已经消失,但那广阔的天空和蜿蜒曲折的银河依然让人感到震撼。

整首诗通过对夜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政治风波中的无奈和孤独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