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才有积病,我负二宜休。
五十为亲养,恳乞江东游。
入爱萱草荣,出欣泉水流。
野服听沧浪,近有忘机鸥。
前时堂中人,今为山下丘。
一拜扶两仆,敢望夔龙俦。
岂不念上德,万一涓埃酬。
长揖谒廷陛,此事今有不。
近步亦藜杖,遥情抱幽忧。
柴桑有遗矩,吾当此中求。
和陶韵二首
真想
无才有积病,我负二宜休。
五十为亲养,恳乞江东游。
入爱萱草荣,出欣泉水流。
野服听沧浪,近有忘机鸥。
注释:没有才学,却有病在身,我辜负了父母的期望。我已经五十岁了,应该尽孝养亲,恳请父亲到江东去游玩。进入庭院时,喜爱萱草盛开,走出庭院时,喜欢泉水潺潺流淌。身穿布衣,倾听着波涛汹涌的大海,近处有一群忘却世俗的鸥鸟。前些年,堂中人还在,如今却已成为山间的坟墓了。我跪拜扶着两位仆人,不敢指望与夔龙一样的人并列在一起。难道不想感激圣明的君主吗?万一我微小的贡献能够得到一点回报。长揖谒廷陛,此事今有不。近步亦藜杖,遥情抱幽忧。柴桑有遗矩,吾当此中求。
译文:
因为没有才能而生病,我辜负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已经五十岁,是应该尽孝养老的时候,恳请父亲到江东去游玩。
进入庭院时,喜爱萱草盛开,走出庭院时,喜欢泉水潺潺流淌。
身穿布衣,倾听着波涛汹涌的大海,近处有一群忘却世俗的鸥鸟。
前些年,堂中人还在,如今却已成为山间的坟墓了。
我跪拜扶着两位仆人,不敢指望与夔龙一样的人并列在一起。
难道不想感激圣明的君主吗?万一我微小的贡献能够得到一点回报。
长揖谒廷陛,此事今有不。
近步亦藜杖,遥情抱幽忧。
柴桑有遗矩,吾当此中求。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代诗人杨载晚年,其内容主要抒发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念之情,并表达了对家乡故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生活的忧虑、期盼。
首联“无才有积病,我负二宜休。”直接点明自己的现状,因为自己无才有病,所以辜负了父母的期望,请求父亲不要继续前行。“二宜”指“两宜”,即“二老”,这里指父亲和母亲。这句诗以委婉的语气表达了对家人的愧疚和担忧。
颔联“五十为亲养,恳乞江东游。”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希望父亲能够到江东游玩,表达出对家人的关心和牵挂。
颈联“入爱萱草荣,出欣泉水流。”通过描绘自己进入庭院看到萱草盛开,走出庭院看到泉水流淌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愉悦和满足。这里的“萱草”和“泉水”都是常见的植物意象,代表着家庭的温暖和宁静。
尾联“近有忘机鸥,远情抱幽忧。”则表达了自己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家乡的忧虑之情。这里的“忘机鸥”指的是忘却世俗纷扰的鸟儿,象征着远离尘世的生活状态;“幽忧”则是指内心深处的忧愁和不安。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生活状况以及对于家庭、亲情的深深眷恋和担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