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泛水两相宜,船后轻舆更使随。
一径晴岚深见寺,千寻悬瀑下通陂。
鸟迷树影归林乱,云恋湖阴入岫迟。
欲向空潭延月色,穿桥夜坐放生池。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重点词句来分析诗歌。“湖上晚归”是诗题,全诗为五言绝句。第一二句点出地点、时间、人物和活动:“登山泛水两相宜”,既写出了作者的游兴之浓,也表现了诗人的游兴之广;“船后轻舆更使随”,说明作者游兴之盛还带动了他人。第三四句写诗人的所见:一条小径在晴岚深处,通向一座深寺;千寻悬崖之上,一道飞瀑自天而降,注入陂池。五六两句写诗人的所感:鸟迷树影,纷纷飞回树林之中,乱成一片;云恋湖阴,久久留恋山岫之间,迟迟不肯离开。七八两句写诗人的所思:想要在空潭延月色,穿桥夜坐放生池。
【答案】
登高望远,游兴盎然;游赏湖中景色,兴致盎然。
译文:
登山泛舟都适宜,船后轻舆跟随我。
一条小路在晴岚之中隐约可见一座深寺,千寻悬崖之上,一道瀑布从天而降,落入陂池。
鸟儿迷失在树影中,纷纷飞回树林之中,乱成一片;云彩依恋湖阴,久久留恋山岫之间,迟迟不肯离开。
想要在空潭延月色,穿桥夜坐放生池。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乘舟游于湖上,观赏湖中美景的情景。首联点出地点、时间、人物和活动:“登山泛水两相宜”,既写出了作者的游兴之浓,也表现了诗人的游兴之广;“船后轻舆更使随”,说明作者游兴之盛还带动了他人。中间四句描绘湖中胜景。颔联“一径晴岚深见寺”一句,写诗人的所见,晴空万里,碧空如洗,白云缭绕。“晴岚”即云雾,“深见”表明它遮蔽视线的程度很深,“寺”是佛教建筑的一种形式,是人们烧香拜佛的地方。颈联“千寻悬瀑下通陂”一句,写诗人的所感,“千寻”形容瀑布高耸入云,“悬”字形象地刻画出瀑布悬挂的特点。“下通”指瀑布从高处落下,流经低处。“陂”指池塘。尾联抒发诗人的所想:“欲向空潭延月色,穿桥夜坐放生池”,想象中的月色与水中的鱼相互辉映,令人陶醉。尾联两句写诗人的所思:想要在空潭延月色,穿桥夜坐放生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