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削高城寺带山,云寮丹舍见渔蛮。
波光照映湖为镜,树色青归雾作鬟。
诸象疑从空际幻,一官忽觉去时闲。
残阳未下东生月,无尽光中自往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我们来看第一句:“壁削高城寺带山,云寮丹舍见渔蛮。”这是在描述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其旁边是一所古老的寺庙,而寺庙的周围则被云雾缭绕。这里,“壁削”形容山峰高峻陡峭,如同刀削一般;“云寮”指的是寺庙上方的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丹舍”则是指寺庙本身,色彩鲜艳,犹如丹霞般美丽。这句诗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我们看到第二句:“波光照映湖为镜,树色青归雾作鬟。”这句话进一步描绘了湖面的美丽景色。湖面上波光粼粼,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周围的景色。同时,树木的颜色随着雾气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仿佛是雾气的发丝一般,增添了一份生动的气息。
第三句:“诸象疑从空际幻,一官忽觉去时闲。”这里运用了想象,将周围的环境比作一幅画卷。诗人看到的景象仿佛是一幅虚幻的画卷,其中的各种元素都像是在空中浮现的幻影。同时,诗人突然感到自己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回到了过去的时光。这里的“诸象”、“一官”分别指代诗人自身以及他所处的位置。
最后一句:“残阳未下东生月,无尽光中自往还。”诗人感叹着夕阳还未落下,天空中的月亮已经开始升起。这里,“残阳”与“东生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更迭。同时,“无尽光中自往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氛围。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将它们融入诗歌之中,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