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奕丰棱朗遹云,澄清颂更满江濆。
霜飞铜墨骢堪避,疏绘流亡草莫焚。
齐鲁名咸宗泰岱,东南士尽仰河汾。
明朝扬子仙帆渡,遥向三山挹紫芬。

【注释】

  1. 奕奕:形容气势雄伟。丰棱:丰满的棱角。朗遹:明朗,通顺。
  2. 清:澄清。颂:歌颂。更:更加。满江濆:充满江河之畔。濆,岸。
  3. 霜飞铜(tóng)墨骢(cōng):指马。霜降后,马身上的毛发变白,故称。铜,指黑色的马。
  4. 疏绘流亡草:指草木被破坏的景象。
  5. 齐鲁名咸宗泰岱:指春秋时齐国、鲁国都以泰山为名。
  6. 东南士尽仰河汾:指晋朝的士大夫都仰慕黄河汾水一带的文化。
  7. 明朝扬子仙帆渡:明日,即明天,扬子江上。仙帆,神舟。
  8. 三山:指蓬莱山、方丈山、瀛洲三座仙山。挹紫芬:摘采紫色的花朵。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送卢德水任京口漕使时作。漕,即运粮船。此诗首联写景抒情;颈联写对卢氏此行的期望;尾联则祝愿卢氏一路顺风。全诗情真意切,辞美意长。
    首联“奕奕丰棱朗遹云”写卢德水的形象和气质。奕奕,形容气势雄伟。丰棱,丰隆的棱角。朗遹,通达流利。诗人赞美卢德水的气度非凡、精神饱满。“澄(zhèn)明颂更满江濆”,既点出了卢德水的名字,又写出卢德水此行所经之地——长江两岸。这里用典。《晋书•王导传》:“及过江左,谓周(处)顗曰:‘我南金吾(王)也,卿北贵乡(王)也,但当共济时务耳。’”此处化用了这个典故,赞颂卢德水有王导那样的气度和才能,必将大有作为。
    第二联中,“霜飞”、“铜”、“墨”、“骢”(青白色的马)、“避”,都是写马。霜飞指天气变冷,马毛变白。铜、墨指黑、青两色的马。霜降之后,马的毛色由黑变白,因此说霜飞铜墨骢。这里的“霜飞”与首联的“奕奕丰棱”相呼应,进一步描绘了卢德水的形象:他不仅气度不凡,而且才华横溢,风度翩翩,英姿焕发。“疏绘流亡草莫焚”,写卢德水在江南地区巡视时的情景。这里的“流亡草”,是指被破坏后的植被。诗人想象自己随卢德水巡视江南各地,看到战乱之后的荒凉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然而,他坚信这样的时代不会长久,因为正义的力量必将战胜邪恶。
    第三联中,“齐鲁”“宗”“泰”都是指山东地区。而“东南士尽仰河汾”则是说晋朝的士大夫都仰慕黄河汾水一带的文化。这里,诗人将卢德水比作王导,赞颂他的才智和才干。“东南士尽仰河汾”,既点明了卢德水此行的目的,又表达了诗人对卢德水此次出行的期望。他希望卢德水能够像王导一样,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联中,“扬子仙帆渡”中的扬子江是长江的别称。扬子江上有著名的扬子洲,又称凤凰洲。诗人期待卢德水乘着神舟渡过长江,到达目的地。“遥向三山挹紫芬”,是说卢德水在旅途中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景色。这里的“三山”指的是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境。“挹紫芬”则是指摘取紫色的花朵。诗人通过这一细节描写来表达他对卢德水此次出行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卢德水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信心。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们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