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陶令赋归兮。悔前非。只嫌迟。能进不如能退勿须疑。君看泰昌天启后,卿与相,争旦晚,便云泥。
未曾无食与无衣。是山溪。总堪栖。若到咸阳市里悔何追。上蔡东门谁禁汝,父和子,黄犬骏,兔儿肥。

《江城梅花引 · 偶成》是明代诗人俞彦创作的一首词。诗词的原文如下:

当年陶令赋归兮。悔前非。只嫌迟。能进不如能退勿须疑。君看泰昌天启后,卿与相,争旦晚,便云泥。未曾无食与无衣。是山溪。总堪栖。若到咸阳市里悔何追。上蔡东门谁禁汝,父和子,黄犬骏,兔儿肥。

接下来对诗词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
  • 俞彦,生平不详,字仲茅,江苏上元(今江苏南京)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及第,历任光禄寺少卿等职。他的作品以淡雅见称,其词集失传,仅见于各种选本中。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当年陶令赋归兮。悔前非。只嫌迟。能进不如能退勿须疑。君看泰昌天启后,卿与相,争旦晚,便云泥。未曾无食与无衣。是山溪。总堪栖。若到咸阳市里悔何追。上蔡东门谁禁汝,父和子,黄犬骏,兔儿肥。
  • 翻译:当年陶潜辞官归田时,我后悔以前的选择。只嫌自己太迟才离开官场。能进不如能退,不要疑惑。你看明朝天启年后,朝廷大臣们争相争夺权力,如同云泥之别。我曾经在山溪里没有饭吃也没有衣服穿,但我能够安身立命。如果我到了咸阳市里,一定会追悔莫及。上蔡东门是谁能够阻止我们,父亲和儿子,黄狗和白兔,各有所长。
  1. 词义解析
  • 陶令归田:指东汉隐士、诗人陶渊明辞去仕途,归隐田园。
  • 悔前非:悔恨以前的错误选择。
  • 争旦晚:形容官员之间的争斗激烈。
  • 云泥:比喻地位高低悬殊。
  • 山溪与咸阳市里:分别代表隐居生活和繁华都市的生活。
  • 父和子:这里可能指的是父亲和子女的关系,也可能有其他含义。
  • 黄犬骏:黄狗奔跑迅速的样子,可能用来象征年轻活力。
  • 兔儿肥:兔子肥胖的样子,可能用来象征丰饶或富贵。
  1. 赏析
  • 这首词通过对陶潜归隐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官场争斗的厌恶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不同阶层和身份的人的态度和看法。

俞彦的《江城梅花引 · 偶成》通过对陶潜归隐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官场争斗的厌恶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生活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不同阶层和身份的人的态度和看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