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薄海色,万里如秋空。
青苍杳无际,岛屿蟠蛟龙。
上有读书者,结茅谁与同。
朝餐海上霞,夕友沧江翁。
乘桴嗟尼父,把钓思任公。
犹慕鲁连子,不受却秦功。
千金若土壤,清名吊高风。
愧予老儒术,白首且相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至所作的《海上》,其内容如下:
浮云薄海色,万里如秋空。青苍杳无际,岛屿蟠蛟龙。
上有读书者,结茅谁与同。朝餐海上霞,夕友沧江翁。
乘桴嗟尼父,把钓思任公。犹慕鲁连子,不受却秦功。
千金若土壤,清名吊高风。愧予老儒术,白首且相从。
译文:
浮云飘动映衬着大海的颜色,仿佛万里晴空一般辽阔。青翠的山峦无边无际,岛屿环绕着蜿蜒的蛟龙。上面有读书的人,结草为屋又有谁能与我共同生活呢?清晨可以吃到海上的日出,晚上可以和沧江边的长者交谈。想起孔子乘坐木筏感叹尼父的志向,想到任公的垂钓怀念任公的品德。仍然羡慕鲁连子那样不贪求秦国的高官厚禄,不接受秦国的赏赐。即使像黄金一样宝贵也如同泥土,但保持清白的名声永远怀念高尚的风范。惭愧的是我已经老了还从事儒家的学问,白发苍苍也要和你一起追求真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航海时所作,通过描写海上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
首句“浮云薄海色”,描绘了一幅浩瀚的海洋画面。浮云轻拂着水面,使海面显得更加广阔无垠。接着“万里如秋空”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海洋的辽阔,好像天空一般深远。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海洋的美丽,也为接下来的想象提供了空间。
接下来两句,诗人转向了对海岛的描述:“青苍杳无际,岛屿蟠蛟龙。”这两句诗中,青蓝色的海水与无垠的天空相接,而岛上盘踞的龙似乎也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这样的场景既富有想象力,也体现了诗人想要超越尘世纷扰、追求精神上的自由的愿望。
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读书人的敬佩:“上有读书者,结茅谁与同。”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一位读书人,渴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度时光。他希望找到一个能够分享智慧和理想的伙伴,一起探讨学问、品味人生。这种情感反映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知识追求的执着。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描述了自己与朋友的生活方式。他享受着海上的美景和清新的空气,与沧江边的长者交流思想,感叹孔子、任公等人的高洁品质,并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这种生活方式充满了对自然美和文化传统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诗人再次表达了自己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于理想生活的渴望:“犹慕鲁连子,不受却秦功。”这里的“鲁连子”指的是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鲁仲连,他曾拒绝秦王的重金诱惑,坚持自己的信仰。诗人以鲁连子自比,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对于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顾。这种态度既体现了诗人的道德修养,也展示了他对于个人信念的坚定。
最后两句“千金若土壤,清名吊高风。”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高尚品质的追求:“愧予老儒术,白首且相从。”诗人感慨自己虽然已经年迈但仍保持着儒家的学术追求,愿意与年轻人一起继续前行。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表达了他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和鼓励。
这首《海上》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文化传统和个人理想的深刻思考。诗人以海上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知识和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