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末何年此构亭,长林春雨昼冥冥。
洲边二水兼天白,城上三山尽日青。
古寺荒凉空落叶,游人聚散只浮萍。
残碑衰草凭阑外,感慨尊前酒易醒。
【注释】
木末:树梢。何年:什么时候。构(gòu):建筑,指建造或修建亭子。
长林:茂密的树林。冥冥:昏暗貌。
二水:长江、黄河。兼天:与天空相齐。
城上三山:指庐山东面的南、中、北三面山峰。
古寺:指白鹿洞书院。荒凉:冷落,无人问津。空落叶:指寺院里没有僧人。浮萍:漂浮在水面上的萍草,借以比喻游人。残碑:残破的碑碣。衰草:枯萎的野草。凭阑外:靠着栏杆外面。尊前:指酒杯面前。
【赏析】
《暮春雨中登木末亭》是北宋文学家苏舜钦任庆州(今甘肃庆阳)司理参军时所写。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暮春时节登上木末亭所见的自然景物,抒发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人生短暂的感慨。
首句“木末何年此构亭”,诗人先从木末亭的修建说起,询问何时在这里建造了木末亭。这里用“何年”一词,表示诗人对于木末亭的修建已经有些遗忘,而只是随意提起,表明自己并非刻意提及木末亭。
次句“长林春雨昼冥冥”,诗人转而描述了春天里的长林景色。长林指的是树木茂密的森林,春雨绵绵,笼罩着这片森林,使整个画面显得阴暗而神秘。这里的“昼冥冥”形容长林被春雨笼罩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而深沉的感觉,仿佛时间都变得模糊起来。
第三句“洲边二水兼天白,城上三山尽日青”,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长林中的河流和山峰。洲边流淌着两条江水,江水与天空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片洁白之色;城上耸立着三座山峰,山峰的颜色则始终如一,呈现出青翠之色。这里的“兼天”、“尽日”分别形容了江水和山峰的宽广和持久,强调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壮观。
第四句“古寺荒凉空落叶,游人聚散只浮萍”,诗人转而描写了长林中的古寺和游人。古寺虽然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如今却显得荒芜冷清,只有落叶在风中飘落。同时,游人也是来来往往,如同水上的浮萍一般,没有固定的目标和方向。这里的“荒凉”和“聚散”分别形容了古寺的萧条和游客的流动无常,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个人的漂泊无依。
第五句“残碑衰草凭阑外,感慨尊前酒易醒”,诗人最后描写了自己凭栏远眺的情景。残破的墓碑上长满枯草,衰败的草地上只有一些浮萍在随风摇曳。诗人站在栏杆之外,眺望远方,感叹世事沧桑,人生的短暂和易逝。这里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深感慨,而“酒易醒”则形象地描绘了饮酒后的清醒和反思。
这首诗通过对长林、河流、古寺、游人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自然场景,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动荡和个体的孤独感。诗人通过描绘这些自然景物,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人生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