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树芃芃兮山之阿。树枝欲静兮天风多。风不停兮柰尔何。
儿有禄养兮为亲怡。亲不待兮将何为。感皋鱼兮泪空垂。
我语天风兮莫吹彼树上乌。彼乌能反哺哑哑引其雏。
嗟嗟我生兮不如乌。
【注释】
风木操:指《诗经·小雅·蓼莪》中的“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等诗篇。文学江先生:指文学家江淹(443年—505年)。风木:本意指父亲,此处借指父亲。树:树木,这里指大树。芃芃:茂盛的样子。阿:山坳。树枝欲静:树的枝叶要静止不动,因为大风将至。天风:天上吹来的凉风,即秋风。奈尔何:奈你何?奈何?柰,奈何;尔,你;何,怎样。儿:儿女。禄养:指子女赡养父母。怡:安好的意思。皋鱼:古代传说中为舜耕过地的人,相传他因孝感天地而被雷劈死。引:抚养、养育的意思。哑哑:象声词,形容鸟鸣叫声。嗟嗟:叹息之声。我语天风:我劝天风不要再把乌啼鸣叫了。莫:不要。反哺:乌鸦长大后用嘴巴喂哺幼鸟。哑哑:鸟鸣叫声,形容鸟鸣的声音。引:抚养、养育的意思。
【译文】
树木葱茏,生长在山坳里,树枝欲静,但狂风已起;大风不停息,我们该怎么办呢?儿女有福气赡养父母,父母不能等待,我们将做什么呢?想到舜帝的儿子皋鱼,只能空叹一声;我想对上天的风说:别让乌啼鸣叫了。乌能反哺养育后代,却不会像我们一样空叹。唉,我的一生不如乌。
【赏析】
这是诗人写给江淹的作品。《风木操题文学江先生风木图》,作于梁武帝普通二年(公元521年)冬,此时作者任尚书右丞兼光禄大夫。全诗通过描写一幅秋夜风啸树鸣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对父母恩情的眷恋和无法报答父母的悲痛心情。
此诗以“风木操”为题,是借用了《诗经·小雅·蓼莪》中的诗句。诗的前两句写景:“有树芃芃兮山之阿。树枝欲静兮天风多。”意思是说山上一棵大树茂盛地生长着,枝叶繁茂,枝头欲停,但秋风又起,树叶纷飞。诗人用“山”“树”“风”这三个意象营造了一个肃杀悲凉的氛围。这两句既描绘出了秋天萧瑟的景象,也暗示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诗人转入抒情:“风不停兮柰尔何?”意思是说风不停地刮着,但我们又能怎么办呢?这里的“柰尔何”,是叹息之声,表达了诗人面对秋风落叶的无力感。同时,这也暗示出诗人对于无法改变现实的痛苦和无奈。
诗人转向对家人的思念:“儿有禄养兮为亲怡。”“禄”是指俸禄,“养”是指供养,“怡”是指安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子有俸禄供养,父母就会安好。这是诗人对家庭的期待和承诺。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父母已经无法享受这份来自儿子的恩泽了,这不禁让人感到悲伤和痛心。
再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亲不待兮将何为?”意思是说父母已经无法等待了,我们将做什么呢?这里的“何为”,是问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迷茫和无助。而“将何为”,则是无奈的叹息,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改变现实的绝望。
诗人发出了感叹:“感皋鱼兮泪空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想起了古人皋鱼,他的泪水空自流淌,而我却没有为他流过一滴。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的悲伤和痛苦,也寄托了他对皋鱼的同情和敬意。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风落叶的景象来表达诗人的孤独和无助,通过表达对家人的思念来抒发自己的无奈和悲痛。同时,诗人还通过对皋鱼的同情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很有艺术价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