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悬此静相对,坐觉窗户生云烟。
嗟哉粒食民所天,旱暵每忧民瘠捐。
便当叱起作霖去,四海常令歌有年。
这首诗是胡松为监丞胡监丞所作的五龙图题诗。
高堂悬此静相对,坐觉窗户生云烟。
注释:在高高的殿堂上悬挂着这幅画,静静地对着观看时,只觉得窗户仿佛有云雾缭绕。
嗟哉粒食民所天,旱暵每忧民瘠捐。
注释:啊!粮食是百姓生存的根本,干旱和饥荒时,我们常常担忧百姓们会因饥饿而死去。
便当叱起作霖去,四海常令歌有年。
注释:应当立刻挥动袖子驱散乌云,让甘霖降临大地,让天下永远保持太平盛世。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五龙”图。画面描绘的是一条条蜿蜒起伏的五色巨龙腾云驾雾,从天空中飞下滋润大地的场景。诗人通过描绘这幅画来表达出他对农民丰收的祝福以及希望他们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的愿望。
首句“高堂悬此静相对”,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庄重的画面,五龙图被高高地挂起,静静地面对着观者。这里的“高堂”指的是一座宏伟的建筑,而“静相对”则表现出一种静谧而又庄重的氛围。这种气氛与五龙图所传达的祥瑞之气相得益彰,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次句“坐觉窗户生云烟”,则是通过视觉上的错觉来表达对五龙图的喜爱之情。这里的“坐感觉”指的是观者的身心都沉浸在这幅画中无法自拔,而“窗户生云烟”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错觉,仿佛整个房间都被五龙图所笼罩,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这种表现手法使得五龙图更加生动有趣,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第三句“嗟哉粒食民所天”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关切之情。这里的“粒食”指的是粮食,而“民所天”则强调了农民对于粮食的依赖和重要性。因此,诗人感叹道:“啊!粮食是百姓生存的根本,干旱和饥荒时,我们常常担忧百姓们会因饥饿而死去。”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关爱,也为后面的诗句埋下了伏笔。
第四句“便当叱起作霖去”则是诗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这里的“叱起”指的是呼唤、召唤的意思,而“作霖”则是指降雨的意思。诗人希望五龙图能够发出神奇的力量,驱散乌云,降下甘霖,让大地重新焕发生机。这种祝愿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关怀,也体现了他对社会和谐稳定的期望。
最后一句“四海常令歌有年”则是诗人对五龙图的最高赞扬。这里的“四海”指的是天下、四方各地,而“歌有年”则表达了人们对五龙图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诗人希望五龙图能够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美好象征,让人们每年都能够在五龙图前欢歌笑语、享受幸福。这种赞扬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五龙图的热爱和崇敬之情,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