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不用远攀登,暂借绳床我亦僧。
几树鸣禽助禅寂,一丛修竹散炎蒸。
捻花不尽心传妙,对搭空将口说腾。
俯仰百年成滚滚,乾坤只眼更谁曾。

这首诗是诗人在登高望远时所作,以抒发其对人生、宇宙的感悟。下面是逐句的详细解释:

  1. 名山不用远攀登,暂借绳床我亦僧。(注释:“名山”指著名的高山,“绳床”是指简陋的小床,这里用“绳床”比喻生活状态。)-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他选择了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即使是在名山之中,也不过是一个僧人。

  2. 几树鸣禽助禅寂,一丛修竹散炎蒸。(注释:“鸣禽”指鸟儿的鸣叫,“禅寂”是一种静谧的状态。)- 这句描述了一个宁静的场景:几棵树上的鸟儿在鸣叫,为修行者提供了一个安静的环境,而一旁茂密的竹林则带来了凉爽的气息,驱散了夏日的炎热。

  3. 捻花不尽心传妙,对搭空将口说腾。(注释:“捻花”是一种手势,代表一种修行或冥想的姿势,“口说腾”可能指的是某种口头教导或传播。)- 诗人在这里反思自己的修行过程,他意识到真正的修行并不仅仅是口头的教导,而是通过实践和内心的体验来实现。

  4. 俯仰百年成滚滚,乾坤只眼更谁曾。(注释:“俯仰百年”意味着从出生到死亡的时间跨度,“乾坤只眼”指的是天地之间的唯一视角。)-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宇宙无限的认识。他意识到,尽管人类的生命如同转瞬即逝,但在整个宇宙中,只有一个人能够看到这一切。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修行、生活和宇宙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对比名山中的僧人与世间繁华的生活,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他通过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体会到心灵的平静和宁静。最后,诗人感叹人生的无常和个人在宇宙中的渺小,体现了他的哲学思考和对生命本质的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