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后岚光散晓岩,望中佳丽尽东南。
三春兰蕙堪成畹,千里湖山并在庵。
驯鸽下时呈佛性,飞鹰宿处见僧龛。
维摩今日还多病,酬答谁将究妙严。

霁后岚光散晓岩,望中佳丽尽东南。

三春兰蕙堪成畹,千里湖山并在庵。

驯鸽下时呈佛性,飞鹰宿处见僧龛。

维摩今日还多病,酬答谁将究妙严。

诗句与译文注释:

  1. 霁后岚光散晓岩,望中佳丽尽东南:
  • 解释:雨后天晴,阳光穿透薄雾,照亮了岩石,山中的美景一览无遗,尽收眼底。
  • 翻译:在雨水过后的清晨,当阳光穿透云层,照在岩石上,形成一种美丽的光影效果,让人仿佛看到了整个东南方向的美景。
  1. 三春兰蕙堪成畹,千里湖山并在庵:
  • 解释:春天的兰花和蕙草香气浓郁,能够种植成一亩地的庭院;远处的湖山景色如画,与庵堂相映成趣。
  • 翻译:春季的兰花和蕙草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它们的数量足以覆盖一亩地的庭院;而远处的湖泊和山脉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与庵堂的宁静形成了完美的搭配。
  1. 驯鸽下时呈佛性,飞鹰宿处见僧龛:
  • 解释:鸽子飞翔时展示了它们的佛性,而鹰则栖息在某个僧侣的小窝里。
  • 翻译:当鸽子飞翔时,它们展翅高飞的姿态就像是在进行着某种佛性的修行,展现了它们的精神风貌;而雄鹰则选择了某个僧人的小窝作为栖息之地,这也是一种对佛教的信仰和尊重。
  1. 维摩今日还多病,酬答谁将究妙严:
  • 解释:我(作者)今天身体不适,无法亲自回应大家的邀请,不知道该由谁来深入研究佛法的精妙之处。
  • 翻译:由于我身体不适,无法亲自参加这次聚会,因此不知道该由谁来继续深入探讨和研究佛教的智慧和奥秘。

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佛教的理解。诗中的“三春兰蕙”和“千里湖山”都象征着美好的东西,而“庵堂”则是诗人心灵的栖息之地。诗中的“驯鸽”、“飞鹰”、“佛性”、“僧龛”等意象,都富有佛教色彩,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和对自然、生命的感悟。

评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情感和思考的作品。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佛教元素,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佛教的信仰。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语言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写作背景:

《题龙池庵三首》是明朝唐顺之的作品。唐顺之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他的生活经历丰富多彩,对于佛教也有深厚的理解和信仰。因此,他的诗歌作品中融入了很多佛教的元素和思想。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访问或游览龙池庵的时候所写,反映了他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佛教的崇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