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庐原寄北山岩,新筑高斋过岭南。
谷窈窕间还密树,石孤危处更虚庵。
听经野鹿频窥户,宴坐山僧不出龛。
客欲逃禅无可醉,远公于酒禁方严。
注释:
精庐:精舍。寄:寄寓,寄托。
岭:岭南。
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
虚庵:空荡荡的庵堂。
宴坐:盘腿坐着。不出龛:不坐在小佛坛里。
远公:指慧远禅师,东晋时期著名僧人。他提倡佛教戒律,主张禅修,反对饮酒吃肉等世俗生活。酒禁方严:饮酒被严格禁止。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禅宗高僧隐居生活的诗。全诗通过描写龙池庵周围的风景和人物活动,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作者描述了精庐原是寄寓在北山岩上的精舍(精庐),后来新建的高斋(精庐)已经越过了岭南地区。这里的“寄”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以及对故土的怀念。而“过”字,则暗示了他对新环境的适应和接纳。
诗人描绘了谷间幽深曲折的地方还有密树,石头孤危之处更显得空旷寂寥,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诗人提到了听经的野鹿频频窥视着门户,盘腿静坐的山僧却不坐在小佛坛里。这里的“听经”和“不出龛”,分别描绘了山僧的虔诚和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
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逃离尘世的烦恼,却没有找到可以醉酒消愁的地方,这里以远公为引,表达了对佛法戒律的坚守以及对于世俗生活的无奈和逃避。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种远离世俗纷扰、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