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无人尽日开,阴廊寂寂长莓苔。
何年飞锡老僧去,此度折梅狂客来。
迸水乍如闻梵乐,疏松犹自绕香台。
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必昆明有劫灰。

题目:题湖上废寺二首

第一首

古寺无人尽日开,阴廊寂寂长莓苔。

译文

古老的寺院在无人时总是开启,长满了青苔的走廊显得寂静无声。

注释

  • 古寺:指荒废已久的寺庙。
  • 无人:没有游人参观。
  • 尽日开:整日都开着,表明寺庙长时间没有人打理。
  • 阴廊:昏暗的长廊。
  • 寂寂:安静、寂静的意思。
  • 长莓苔:苔藓生长得很茂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座废弃寺庙的静谧场景。通过使用“古寺”和“无人”,诗人传达了一种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感。而“阴廊寂寂”则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的幽静与荒凉,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气息。最后,通过对苔藓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联系,展现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美。

第二首

何年飞锡老僧去,此度折梅狂客来。

译文

不知何时飞锡的老僧离去了,此时有折梅的狂客来到这。

注释

  • 飞锡:佛教用语,意思是僧人乘坐锡杖行走,象征行脚参访。
  • 何年:何时,什么时候。
  • 老僧去:指的是某位僧人离开。
  • 此度:这一次。
  • 折梅:折取梅花,这里比喻游览或欣赏风景。
  • 狂客:豪放的文人墨客。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不同时代人物变化的观察。诗中通过对比“飞锡老僧”与“折梅狂客”的行为,表达了从古代到现在社会风貌的变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行为上,也体现在思想观念上,反映了人类对美的不断追求和对生活的热情。

这两首诗通过对一个废弃古寺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变迁和人性的多样性。它们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现代生活的一种思考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