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夷频不静,玉节远何之。
誓清万里寇,敢惮一身危。
闽卒精风候,吴儿惯水嬉。
黄头纷百队,白羽扬千旗。
击鼓灵鼍应,挥戈海若随。
龙惊冬不蛰,鲛畏昼停丝。
昨夜波朝怒,中宵云雾披。
天澄镜光发,风嫩縠纹滋。
邹衍瀛洲数,庄生秋水词。
乾坤元莽阔,人世自牵羁。
已傍渔山泊,还寻马迹期。
日升看晷转,途变识针移。
双屿厓门险,半洋礁石奇。
从来惟贼路,今日有王师。
待献经营绩,三山勒一碑。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宏祖的《观海》。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和赏析。
逐句释义:
- 自乍浦下海至舟山入舟风恶:从乍浦出发后下海,到舟山登船时遇到大风。
- 四鼓发舟风恬日霁波面如镜:在四更时分出发乘船,风平浪静,天已放晴,海面如镜。
- 舟人以为海上罕遇:船上的人认为这是罕见的海上景象。
- 岛夷频不静,玉节远何之:岛上的夷族经常不安分,而远行的使者(玉节)去了哪里?
- 誓清万里寇,敢惮一身危:发誓要清除万里之外的敌寇,不敢因为个人的安危而退缩。
- 闽卒精风候,吴儿惯水嬉:闽州的士卒精通风候(气候变化),吴地的百姓习惯了水上游玩。
- 黄头纷百队,白羽扬千旗:黄色头发的士兵队伍纷纷出现,白色的羽毛飘扬着上千面旗帜。
- 击鼓灵鼍应,挥戈海若随:敲击战鼓,灵鼍(一种水生爬行动物)随之起舞;挥动兵器,海神随之而来。
- 龙惊冬不蛰,鲛畏昼停丝:龙在冬天也感到惊讶,鱼在白天也停止游动。
- 昨夜波朝怒,中宵云雾披:昨晚的波涛朝霞中显得怒气冲冲,半夜云雾弥漫。
- 天澄镜光发,风嫩縠纹滋:天空澄清如镜,波光荡漾如同细腻的水纹。
- 邹衍瀛洲数,庄生秋水词:引用邹衍关于瀛洲的计算和庄子的秋水之论。
- 乾坤元莽阔,人世自牵羁:天地本辽阔无垠,但人间自有束缚。
- 已傍渔山泊,还寻马迹期:已经靠近渔山码头,还要寻找马迹桥(地名)。
- 日升看晷转,途变识针移:太阳升起时观看日晷转动,路途变化时识别时针移动。
- 双屿厓门险,半洋礁石奇:双屿崖门险峻,半洋礁石奇特。
- 从来惟贼路,今日有王师:以前只有盗贼之路,现在有了朝廷的军队。
- 待献经营绩,三山勒一碑:等待为功绩献上贡献,在三山立一块纪念碑。
译文:
我从乍浦出发后下海,到达舟山登船时遇到大风。我在四更时分出发乘船,风平浪静,天已放晴,海面如镜。船上的人认为这是罕见的海上景象。岛上的夷族经常不安分,而远行的使者(玉节)去了哪里?我发誓要清除万里之外的敌寇,不敢因为个人的安危而退缩。闽州的士卒精通风候,吴地的百姓习惯了水上游玩。黄头士兵的队伍纷纷出现,白色的羽毛飘扬着上千面旗帜。敲击战鼓,灵鼍随之起舞;挥动兵器,海神随之而来。龙在冬天也感到惊讶,鱼在白天也停止游动。昨晚的波涛朝霞中显得怒气冲冲,半夜云雾弥漫。天澄清如镜,波光荡漾如同细腻的水纹。邹衍关于瀛洲的计算,庄子的秋水之论。天地本辽阔无垠,但人间自有束缚。我已经靠近渔山码头,还要寻找马迹桥(地名)。太阳升起时观看日晷转动,路途变化时识别时针移动。双屿崖门险峻,半洋礁石奇特。从来只有盗贼之路,今天有了朝廷的军队。等待为功绩献上贡献,在三山立一块纪念碑。
注释:
- 乍浦:古代港口名,今属浙江宁波市象山县。
- 舟山:古称“赭山”,位于今浙江省嵊泗县东北。
- 玉节:古代使者所持的信物,用玉制成。
- 邹衍:战国时期齐国人,曾提出大地分裂学说,即“九州说”。
- 庄生:庄子,春秋时期哲学家。
- 乾坤:天地。
- 王师:朝廷的军队。
- 三山:指舟山群岛中的三个岛屿。
- 勒:刻记或铭文。
赏析:
这首诗是徐宏祖游历海岛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描绘了海上的壮丽景色和渔民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坚定决心。诗句流畅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整首诗既展示了徐宏祖的才华和视野,也反映了他对于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