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肱北平郡,烽火度辽营。
特以郎官节,来巡都护兵。
橐驼参阵□,𥷑篥应军钲。
三令先庚后,八门死地生。
妖星枉矢堕,杀气蓐收行。
象缀吴都燧,羊分宋士羹。
生羌休近塞,熟虏敢渝盟。
阅罢时登眺,虹螺忆古城。

【注释】

1.三屯营:明时蓟镇的三大军事要塞,分别位于山海关之西、居庸关之东及昌平城之北。

2.阅兵:检阅军队。

3.开府:指总兵官。

4.股肱:股为大腿,肱为胳膊。古代用以形容臣下或兄弟的亲信和辅弼。

5.烽火:烽火台,是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装置。

6.都护:古西域国名,汉武帝时设西域都护,以统辖西域诸国。此处指明代蓟镇所辖地域。

7.橐驼(tuó chu):大骆驼。

8.𥷑篥(bǐ lì):吹奏的乐器,似笳。军钲(jǐnɡ):战鼓。

9.三令:三次命令。庚:天干第三位,指初七。

10.八门:城门。死地:死路。

11.妖星:指彗星。

12.杀气:杀气腾腾的气氛。蓐收:古代神话中西方天的秋神。

13.象缀吴都燧(suì):比喻象形的火把像缀着吴都的燧(一种古代的火器)。

14.羊分宋士羹(gēnɡ):比喻像羊羹一样的美味佳肴。

15.生羌:指居住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休:停止。

16.熟虏:指归顺的少数民族。敢渝盟:敢于违背誓约。

17.登眺(tiáo):登高眺望。虹螺:彩虹般的玉佩。古城:指北京城。

【赏析】

这是一首写蓟镇总兵阅兵的诗,诗人从蓟镇总兵开府处出发,一路巡视至长城脚下,然后登高望远,俯瞰整个京城,最后回到总兵官署。全诗描绘了总兵在蓟镇的军事活动以及他与朝廷的关系。

诗的前两句“股肱北平郡,烽火度辽营”描述了蓟镇的总兵官在京城的地位和作用。作为股肱之臣,他在保卫京城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他的军事任务也涉及到辽营,这表明了他在边疆的军事责任。

诗的第二句“特以郎官节,来巡都护兵”进一步说明了这位将军的身份。他不仅是一位将军,还是一位官员。这里的“郎官”是指郎官,即皇帝身边的一种官职。而“巡都护兵”则是说这位将军在巡视军队的过程中,负责管理和维护都护部队。

诗的第三、四、五、六句分别描绘了这位将军在蓟镇的军事活动。其中,“橐驼参阵□”和“𥷑篥应军钲”两句描绘了他如何运用大骆驼和笛子等武器进行战斗。这些描写展现了将军在战场上的勇猛和智慧。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了对将军在京城的活动的描写。其中,“三令先庚后,八门死地生”一句表明了将军在京城的活动非常频繁,而且都是提前安排好的。这可能意味着他的军事行动具有很高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诗中的“妖星枉矢堕,杀气蓐收行”两句则表达了将军在京城的影响力。他能够用强大的杀气震慑敌人,使敌军不敢轻易行动。

诗的结尾两句“象缀吴都燧,羊分宋士羹”则描绘了将军与朝廷的关系。他得到了朝廷的信任和支持,可以像吴王一样拥有自己的燧,也可以像宋朝的士人一样享有美食。

整首诗通过描绘将军在京城的活动,展现了他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方面的重要地位。同时,这首诗也表现了诗人对这位将军的崇敬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