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屋春流讶眼开,丹青仿佛见章台。
晓经神女和云度,寒尽天山带雪来。
合势两涯谁辨马,潜行一线仅胜杯。
戏暖鱼龙恰不夜,漱川花竹总无埃。
沿洄欲问幽人住,险绝堪矜蹈水才。
荆巫信有四时雨,滟滪全销一点苔。
祠识黄牛多古木,城迷白帝半荒莱。
吾生本是东吴客,万里西游亦壮哉。

满屋春流讶眼开,丹青仿佛见章台。

晓经神女和云度,寒尽天山带雪来。

合势两涯谁辨马,潜行一线仅胜杯。
戏暖鱼龙恰不夜,漱川花竹总无埃。

沿洄欲问幽人住,险绝堪矜蹈水才。
荆巫信有四时雨,滟滪全销一点苔。
祠识黄牛多古木,城迷白帝半荒莱。
吾生本是东吴客,万里西游亦壮哉。

注释:

  1. 这首诗的首句“满屋春流讶眼开”,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与惊奇之情。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景象让诗人感到惊喜不已,仿佛自己的眼睛都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
  2. “丹青彷佛见章台”,这里的“丹青”指的是绘画,而“章台”则是汉代长安城内著名的繁华地段,诗人通过绘画的方式,仿佛看到了昔日繁华的长安街景。
  3. 第二句“晓经神女和云度”,描绘了一幅清晨时分,仙女与云雾相伴而过的美丽画面。神女的形象神秘莫测,云雾缭绕,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
  4. “寒尽天山带雪来”,这句诗描绘了冬天过去,雪山上的积雪融化,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这里的“天山”指的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高山,雪水的流动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5. “合势两涯谁辨马”,这里的“合势”指的是水流汇合在一起的情景,而“两涯”则指的是河流两岸。诗人在欣赏这壮丽景象的同时,也在思考水流交汇之处,如何辨别方向的问题。
  6. “潜行一线仅胜杯”,这句诗描述了小溪在流淌过程中,像一条细线一样,虽然纤细但却坚韧地前行着。诗人用“胜杯”来形容这条小溪,既表现了它细小的特点,又赋予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7. “戏暖鱼龙恰不夜”,诗人通过对鱼龙的描写,表达了春天夜晚的美好与欢乐。鱼龙在水中嬉戏,使得整个夜晚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没有黑夜带来的阴霾。
  8. “漱川花竹总无埃”,这句诗描绘了春天里溪流边的花木翠绿欲滴,生机勃勃的景象。溪水中的花瓣和竹叶随着水流轻轻摇曳,没有受到尘埃的污染。
  9. “沿洄欲问幽人住”,这里的“沿洄”指的是水流回旋的地方,而“幽人”则指隐居深山的隐士。诗人想要寻找这位隐士居住的地方,表达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敬仰之情。
  10. “险绝堪矜蹈水才”,这里的“险绝”指的是水流湍急、难以通行的地方,而“履水才”则是指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并取得成就的人。诗人用这句话赞美那些敢于挑战、勇往直前的人,展现了自己的豪迈气概。
  11. “荆巫信有四时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他相信无论春夏秋冬,大自然都能按时降雨,为大地带来生命的滋养。
  12. “滟滪全销一点苔”,这里的“滟滪”指的是江中的礁石,而“一点苔”则是指苔藓覆盖在上面的痕迹。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江中礁石的赞赏之情,认为它能够经受岁月的洗礼而不被侵蚀。
  13. “祠识黄牛多古木”,这里的“祠”指的是祭祀之地,而“黄牛”则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古老传说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赞美了那些守护着这片土地、传承着历史文化的人物。
  14. “城迷白帝半荒莱”,这句诗描绘了一座城池被荒草覆盖、无人问津的场景。诗人用这种凄凉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去繁华的失落感以及对历史的深深怀念。
  15. “吾生本是东吴客”,这里的“东吴”指的是古代中国的江南地区,而“客”则是指漂泊在外的人。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一生都在异乡漂泊、无法安定下来的痛苦与无奈。
  16. “万里西游亦壮哉”,最后的这句诗是诗人对自己西行之旅的感慨。他感叹自己的旅程虽然遥远艰难,但也是一次充满挑战与收获的经历,值得自豪与骄傲。

赏析:
此诗是明代文学家唐顺之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春水流为主题的意境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以及对于自然界景色的赞美和感悟。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生机,同时也传达了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敬仰之情。

首联“满屋春流讶眼开”,开篇便以春风吹拂、万物复苏的景象引入主题,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万木深中疑欲断”与“千崖裂处讶还来”两句分别描绘了树木丛生、似乎要折断的繁茂景象,以及岩石裂开、山水重新汇聚的画面,都体现了春天大自然的神奇变化与美丽壮观。此外,“蒸成暖浪鱼翻尺”与“绕向仙家客渡杯”进一步描绘了春水涌动、波浪翻滚的景象,以及水流绕过神仙居所的浪漫意境。

颔联“丹青彷佛见章台”,诗人将绘画比作真实场景的再现,通过绘画的方式,仿佛看见了曾经繁华的长安街道和美女们的身影。这一联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深厚情感,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留恋。同时,尾联“戏暖鱼龙恰不夜”与“漱川花竹总无埃”则描绘了春天夜晚的宁静与和谐,以及溪流旁花草的清新与纯净,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于自然的敬畏、对于历史的追忆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慨。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