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七雄割据势相均,得士者富失士贫。燕昭信义明日月,不惜千金买骏骨。
郭卿谈笑吐深谋,海内贤豪竞驰突。就中乐生尤绝奇,按剑魏朝人岂知。
一朝遇主同心腹,亲屈君王为推毂。指麾燕兵百余万,蹴踏齐城七十六。
于今六合无并吞,寂寞古台空复存。少年未上麒麟阁,且学陆沉金马门。
金台行
君不见,七雄割据势相均,得士者富失士贫。燕昭信义明日月,不惜千金买骏骨。
郭卿,即郭嘉,三国时魏国谋士,字奉孝,少有逸才,善谋略。谈笑吐深谋,海内贤豪竞驰突。就中乐生尤绝奇,按剑魏朝人岂知。
乐毅,战国名将,因破齐有功,封为昌国君。指麾燕兵百余万,蹴踏齐城七十六。指麾:指挥调度。蹴踏:践踏。指麾燕军百馀万,纵横驰骋齐地七十六座城池。
于今,如今。六合,泛指天下。无并吞,不再兼并吞并。寂寞古台空复存。寂寞:荒凉冷落。麒麟阁:汉代画赞,记载功臣事迹的壁画。
少年未上麒麟阁,且学陆沉金马门。少年:年轻时。麒麟阁:汉武帝时置,图绘功臣画像,以彰其功。陆沉:隐居不仕。金马门:东汉时金马门设,召见群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历史典故描写了战国七雄之间激烈的政治斗争和争夺人才的情景,以及燕昭王对乐毅的高度信任;后半部分则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年轻一代的期望。
诗的开头两句“君不见,七雄割据势相均,得士者富失士贫”,通过对比描绘了战国时期七个国家(七雄)之间的割据局面和各自不同的政治形势,指出只有得到人才的国家才能富强,而失去人才的国家则日益衰弱。这里,燕昭王对乐毅的赏识和重用,正是这一历史的缩影。
“燕昭信义明日月,不惜千金买骏骨”进一步强调了燕昭王的信用和慷慨,他为了获得乐毅这样杰出的人才,不惜花费重金购买。这里的“骏骨”,比喻乐毅这样的杰出人才。
“郭卿,即郭嘉,三国时魏国谋士,字奉孝,少有逸才,善谋略。谈笑吐深谋,海内贤豪竞驰突。就中乐生尤绝奇,按剑魏朝人岂知。”这部分则详细介绍了郭嘉的才华和影响力。郭嘉在魏国的智谋,如同他的字一样——奉孝,意味着他是忠诚、勤奋的人。他的谈笑间能够说出深邃的计谋,使得整个国家都为之动容。其中,特别提到乐毅,他更是被称赞为“尤绝奇”。
“乐毅,战国名将,因破齐有功,封为昌国君。指麾燕兵百余万,蹴踏齐城七十六。”描述了乐毅在战争中的卓越表现,以及他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他率领燕国军队攻打齐国,一举攻克七十六个城池。
紧接着,“于今,如今。六合,泛指天下。无并吞,不再兼并吞并。寂寞古台空复存。”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政治现状的担忧。虽然现在没有再发生像七雄争霸那样的战争,但国家却陷入了分裂和混乱之中。这种宁静的背后,实际上是空虚和失落的象征。
“少年未上麒麟阁,且学陆沉金马门。”这是诗人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和寄语。希望他们不要只是追求个人的荣耀和成功,而是要像古人那样,潜心学问,淡泊名利,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描绘,展现了战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人才竞争,以及诗人对当前政治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流畅,富有韵律感,是一首优秀的咏史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