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十月烟水平,游船两两趁风轻。不知春满桃花岸,多少女郎连袂行。

西湖杨柳枝词

赏析与翻译

  1. 诗句原文
    西湖十月烟水平,游船两两趁风轻。
    不知春满桃花岸,多少女郎连袂行。
  2. 译文注释
  • 诗句译文:西湖在十月的天气,烟雾弥漫水平如镜,游客们乘着游船享受着微风的拂面。不知道桃花满岸的春天,有多少女子挽着手一起行走。
  • 关键词解释
  • 烟水平:形容西湖水面平静透明,如同烟雾覆盖一般。
  • 游船:指游客乘坐的小舟,泛指游览用的船只。
  • 趁风轻:利用微风之力,使得船只轻盈地航行。
  • 桃花岸:指岸边盛开的桃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女郎:年轻女子。
  • 连袂行:形容女子们手挽着手一起行走,表现出一种和谐的景象。
  1. 赏析与讨论
  • 自然景观描绘:诗中通过“西湖十月烟水平”和“游船两两趁风轻”等描写,生动展现了西湖初冬时节的自然风貌,营造出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 女性形象描绘:“多少女郎连袂行”一句,不仅展示了西湖边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女性群体的赞美和关注,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美好事物的共同追求。
  • 意境深远:全诗通过对西湖初冬景象的描绘,以及游船、女郎等细节的刻画,展现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1. 历史文化背景
  • 西湖简介:西湖是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著名景点,以其秀丽的风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 柳树文化:在中国诗词中,柳树常常被赋予美好、柔弱等意象。本诗中的“柳”可能也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寄托或象征意义。
  1. 艺术特色分析
  • 情景交融:诗中将美丽的自然景色与人物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情感。
  • 用典巧妙:通过使用“西子”这一典故,诗人不仅美化了西湖的自然美景,也赋予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1. 创作背景考察
  • 创作时代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明朝某个时期创作的,当时西湖作为江南地区的旅游胜地之一,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并留下了许多诗词作品。
  • 作者信息:孙继皋,明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
  1. 现代应用与影响
  • 文学价值:这首词作为一首经典的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 教育启示: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诗词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创造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