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观仲方画,不从诸家入,亦复不从十指出。直是一片豪性侠气结为块垒,以酒浇之不能止。
忽尔迸散落缣素,偶然浓淡分山水。吾不知溪山之貌仲方,仲方之貌溪山。
无情有情含裹那可辨,复有袁生失足混其间。数日苦热,对公所作寒江流,百骸泼泼化潺湲。
心魂清冷绝尘滓,恰逢投砾始惊还。却笑凡手抛掷胸中活山水,漫从死骨求筋髓。
纵然逼真君家顾长康,抵掌虎头徒为尔。噫吁嘻,俗眼赏鉴皆如此,不重真骨重形似!

顾仲方画山水歌

吾观仲方画,不从诸家入,亦复不从十指出。直是一片豪性侠气结为块垒,以酒浇之不能止。

译文:我看顾仲方的画,不是按照各家的风格来描绘,也不是模仿十指的点划。他的画完全是一股豪迈之气凝结而成,用酒来浇灌也不能平息。

注释:1. 吾观(观察):我观看。2. 仲方(顾仲方):顾恺之。3. 不从(不遵循):没有遵循。4. 诸家:各种流派的画家。5. 十指(十指):十指,泛指手指。6. 豪性:豪放的性情。7. 侠气:豪爽的气质。8. 结为块垒:结成了心病。9. 以酒浇之不能止:用酒来浇灌也止不住。

赏析:顾恺之在艺术创作中追求的是“传神写照”,他的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首诗就是作者观看顾恺之作品后的感受。《顾恺之画赞》中说:“恺之每食甘蔗,先食尾,常自云:‘甘苦尽于下。”其有至论,世多不知道,故江左世族好引此语为笑谈。”“甘苦”在这里可以理解成“甘美与苦涩”,而顾恺之通过自己独特的感受方式,将这种甘甜与苦涩统一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二首:

忽尔迸散落缣素,偶然浓淡分山水。吾不知溪山之貌仲方,仲方之貌溪山。

译文:忽然间笔锋散乱地洒落在宣纸上,偶然间浓淡相宜地描绘出了山水。我不知道溪山的形貌是仲方,还是仲方的形貌是溪山呢!

注释:1. 缣素:白色生丝织品,古代写字绘画常用它作纸张。2. 溪山:山川、山水。

赏析:本首诗描写了一幅山水画作的创作过程。第一句“忽尔迸散落缣素”形容画笔在纸上的挥洒自如;第二句“偶然浓淡分山水”表现了画家对于笔墨浓淡变化的运用和把握。这两联诗都是写画,但重点却不在于画画本身,而是通过画画的过程,表达了作者的感悟。

第三首:

无情有情含裹那可辨,复有袁生失足混其间。数日苦热,对公所作寒江流,百骸泼泼化潺湲。

译文:无情有情都包含在内,怎么分辨得出?又有袁生失足混在其中。数日里天气酷热,面对你的作品《寒江流》,我感到百骸仿佛都在流淌,如同潺潺流水一般。

注释:1. 袁生:即南朝宋画家袁倩。2. 百骸:全身。这里指人的身体。

赏析:此诗进一步描述了画家创作时的情感投入和对自然美的捕捉。前两句写画中的山水景色,“无情有情”四字写出了画家对画中景致的独特理解,认为其中包含了许多难以言明的情感。后两句则写自己的感受,面对画家的作品,自己感到身体仿佛都在流动,这是画家对自然美的捕捉和表达。

第四首:

心魂清冷绝尘滓,恰逢投砾始惊还。却笑凡手抛掷胸中活山水,漫从死骨求筋髓。

译文:我的心魂清凉冷静,脱离了尘世的纷扰。正当我遇到一石投水时,方才感到惊讶。然而又嘲笑那些凡人之手把心中活泼的山水随手抛掷出去,却只从死去的骨头中去寻找筋髓。

注释:1. 心魂清冷:心境清凉冷静。2. 尘滓:尘埃。3. 投砾:投到石上的小卵石。4. 投砾始惊还:意谓在受到打击后才猛然醒悟。5. 凡手:普通人的手。6. 投砾:投到石头上。7. 筋髓:筋络、骨髓,这里比喻内在的精神、本质。

赏析:本诗继续抒发了作者观赏画作时的感慨。前两联诗人通过对画家作品的赏析,表达了自己对于画作中情感的认同和赞赏。后两句则是对画家创作的批评,认为他们只是简单地模仿古人的作品,却没有领会其中的精髓。同时,诗人也在暗示画家应该更多地关注内心的感受,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技巧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