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上乌,遥夜鸣相呼。紫清道士有两树,乌啼不离树高处。
千声哑哑复万声,中堂酒阑梦未成。呼童把烛起开户,照树惟恐邻人惊。
庭前再拜为尔说,我家旧住长淮北。慈亲已老返哺违,零落犹为异乡客。
严霜满天江月辉,东方未白群星稀。明朝日出当早飞,莫使涕泪沾裳衣。
乌夜啼
石头城上的乌鸦,在漫漫长夜中互相呼唤。紫清道士有两棵树,乌鸦的叫声始终不离树高处。
千声哑哑又万声,酒阑梦醒心犹醉。呼童把烛起开门,照见树上乌惊飞。
庭前拜谢为尔说,我家住旧淮北。慈亲已老返哺情,漂泊异地身如客。
严霜满天江月辉,东方未白群星稀。明朝日出当早飞,莫使泪滴湿衣襟。
【注释】
石头城:指建业城,即今天的南京。
紫清道人:传说中住在茅山的道士。
乌啼:乌鸦的叫声。
千声、万声:形容乌鸦的叫声之多。
中堂:正厅,厅堂中央。
把烛:点烛。
庭前:庭院之前。
说:告诉。
我家:我的家。
慈亲:对父母长辈的敬称。
“慈亲”二句:说自己的父母年老,自己不能回家奉养,心中十分愧疚。
“严霜”句:描写天寒地冻的景象。
“东明”句:太阳升起的时候。
【赏析】
此诗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乌鸦与紫清道人的一段对话,抒发了自己远离家乡,不能尽到孝心的愧疚之情和思乡之苦。全诗语言通俗质朴,意境苍凉凄美,情感真挚动人,富有生活气息,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首联写诗人在石头城中遥望夜空,听见乌鸦相互呼叫,发出阵阵叫声。乌鸦在石头城中高高地叫唤,声音回荡在空中,久久不息。这是诗人听到的声音,也是诗人心中的回声。
颔联写紫清道人有两棵树,乌鸦的叫声始终不离树高处。乌鸦的叫声千声、万声,在夜空中不断重复,仿佛在诉说着它们心中的哀愁和无助。诗人听着乌鸦的叫声,心中也充满了悲怆和无奈。
颈联写诗人在酒宴即将结束时,突然想起紫清道人和乌鸦的往事。他起身走到窗边,打开窗户让外面的月光洒进室内。他看见树上的乌鸦被灯光吓飞了,不禁叹息道,这真是太可怕了!他向乌鸦诉说着自己的心事,告诉他们,自己家中的老人已经去世,不能回家奉养他们;自己现在身处异乡,没有亲人照顾,就像异乡的客人一样。
尾联写诗人在寒冷的夜晚,看到天空中的星星逐渐稀疏,月亮也渐渐西沉。他知道明天太阳就要升起,但自己却没有勇气面对这一切。他害怕自己的泪水会溅湿衣服,于是他赶紧关上窗户,回到床上睡觉。
这首诗以乌夜啼为主题,通过对乌鸦叫声的描绘和对紫清道人往事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家人的愧疚,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