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关之东形势好,谁筑高台临大道。鸡声寂寂台久荒,极目平原暗秋草。
昔在七国争雄年,田文好客谁能先。手挥黄金若土苴,珠履门下常三千。
西入咸阳曾未久,几乎委身雄虎口。机谋已遂幸东还,狗盗鸡鸣夸益友。
早使文知重贤士,当时不堕嬴秦计。徒窃狐裘献幸姬,间关出走真儿戏。
文但好客能轻财,大义不明良可哀。岂不见郭槐昔年称国士,燕山便筑黄金台。

鸡鸣台

函关之东形势好,谁筑高台临大道。鸡声寂寂台久荒,极目平原暗秋草。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历史画卷,通过描述昔日的繁荣与今日的荒凉,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深感慨。首句“函关之东形势好,谁筑高台临大道”便奠定了整首诗的历史背景,展现了当年函关以东的壮丽景象。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繁华早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一片荒芜。“鸡声寂寂台久荒,极目平原暗秋草”,更是将这种变迁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无情和生命的无常。

诗中还通过对“田文好客谁能先”等历史人物的提及,进一步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人文荟萃。然而,这一切终究抵不过历史的车轮,最终都化为尘土。诗尾的“早使文知重贤士,当时不堕嬴秦计”更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不要被过去的荣辱所迷惑。

诗中也不乏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徒窃狐裘献幸姬,间关出走真儿戏”一句,揭示了权臣为了私利而不顾道德底线的行径,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评。然而,这种批评并不过于激烈,而是以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更传递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它既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思考,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