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看花倍觉妍,临风一树独嫣然。
瑶池嶰谷来何处,翠袖红妆色可怜。
灼灼最宜之子室,猗猗如咏卫侯篇。
秦人洞口原非远,莫误渔竿上钓船。

醉里看花倍觉妍,临风一树独嫣然。

瑶池嶰谷来何处,翠袖红妆色可怜。

灼灼最宜之子室,猗猗如咏卫侯篇。

秦人洞口原非远,莫误渔竿上钓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醉意中欣赏夹竹桃,觉得它们格外美丽;风吹过时,一株夹竹桃树独自盛开,显得如此迷人。
夹竹桃的香气来自何处?它的翠绿的叶子和红色花朵令人怜爱。
夹竹桃的美丽如同子夜之室,它的姿态仿佛在吟咏《诗经·卫风·硕人篇》。
夹竹桃的香气不来自远处,不要错过那在河边垂钓的人。

注释

  • 夹竹桃:一种植物,以其花色艳丽、香气芬芳而著名。
  • 醉意:沉醉的状态,通常指喝酒至微醺。
  • 瑶池嶰(xiān)谷:传说中的仙境,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瑶池和西王母的花园。
  • 翠袖红妆:形容女子装扮华丽,常用来形容女性的美丽。
  • 《诗经·卫风·硕人篇》: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篇,描写一位美女。
  • 秦人洞口:古代传说中,有条通往秦国的路径,位于今陕西一带。
  • 渔竿:一种用于捕鱼的工具,通常由木杆和绳索组成。

赏析

陈恭尹的这首诗以夹竹桃为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夹竹桃独特的美态。首句“醉里看花倍觉妍”,描绘了一幅酒后赏花的景象,诗人沉醉于花海之中,感受到了夹竹桃的美丽。第二句“临风一树独嫣然”,进一步将夹竹桃比作独立开放的少女,形象地表达了夹竹桃在春风中独自绽放的姿态。第三句“瑶池嶰谷来何处,翠袖红妆色可怜”,诗人运用神话元素,将夹竹桃花香比作来自瑶池仙境的香气,以及其翠绿和红色的叶片与花瓣,赋予夹竹桃神秘而美丽的色彩。整首诗通过对夹竹桃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宁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