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识稽山禹穴东,君家门地有清风。
近缘伯父知犹子,曾听而师说若翁。
龚胜卧床仍矢节,谢翔许剑亦全忠。
成仁取义无今古,劣笔空惭史传工。
【注释】
旧识:以前认识。稽山:地名,在今浙江绍兴。禹穴:大禹治水的地方,在稽山南面,即禹陵。东:指禹陵。伯父:刘道岩的哥哥。知犹子:知道你的儿子。而师说若翁:你的儿子曾听我讲《论语》和《孝经》。龚胜:东汉人,以节操著称于世。谢翔:晋朝人,为谢安之侄。许剑:指晋朝的王敦,他起兵叛乱,杀宰相王导、王敦兄弟,王导劝谢安不要起兵,但谢安不听,结果被王敦杀害。全忠:指王敦。成仁取义:指坚持正义。无今古:指从古到今。劣笔:谦辞,表示自己写文章水平差。空惭史传工:意思是惭愧自己的文章没有史官的记录好。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刘道岩的信。刘道岩是刘道真哥哥的儿子,信中赞扬了他。诗的前六句是赞扬,后两句是谦虚。诗人用“君家”指刘道岩的家,用“清风”形容他家的品德。诗人认为刘氏兄弟都是坚持正义的人,因此称赞他们是“成仁取义无今古”。最后两句说自己的文章比不上史官的记载,感到惭愧。
首联写刘道岩家世代相传的优良家风,以及他们家族成员的高尚品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郑人相惊以伯有,曰:‘吾闻国有大难,焉可以不备,使速寻盟者寡君。”杜预注云:“国相闻有贼寇,恐其来攻我,故欲速与大国结盟。”此诗前半句承上启下,暗喻刘氏兄弟为人正直,如大禹治水,能为民除害;后半句赞美他们家族世代传承的良好道德风尚,如伯父深知你儿子的品德,像孔子教颜回那样教育他。
颔联写诗人对刘道岩家族的敬仰之情。刘氏兄弟都坚守着仁义的道德观念,即使身居高位也不会变节。龚胜、谢翔都是古代的忠臣,虽然身处乱世却仍能保持自己的气节。
颈联写刘道岩一家的忠诚精神。王敦起兵谋反时,刘道岩的父亲刘耽曾劝阻过他,但他不听,最终导致父亲被杀。谢安也曾劝过王敦不要起兵,但是王敦还是杀了他。这两件事都发生在刘道岩身上,可见他的忠心耿耿。
尾联表达了作者的谦虚之情。他认为自己的文章写得还不够好,比不上史官们的记载。这是对自己写作水平的自谦,同时也是对刘道岩家族品德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