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永寒云散,灯明妙曲孤。
远人同万里,座客半三吴。
嘉会东南美,壮游今昔殊。
举觞追往事,拥传合前驱。
露冷花魂灭,霜清柳眼枯。
菊寻元亮径,梅放浩然图。
天地分南北,门墙学步趋。
投闲频卜夜,角胜竟呼卢。
漫访羊城迹,须陈凤阙谟。
使车宁久驻,授简且为娱。
客醉屏争触,童疲鼾已呼。
东方看既白,馀兴满归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描绘了庚午冬夜羊城宴集的盛况。下面我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释:
第一句:
【注释】:“庚午”,即庚戌年,指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夜”表示时间是在冬天的夜晚。”羊城”是广州的古称,此处借指宴会地点。
【译文】:在寒冷漫长的冬夜里,寒云散尽,灯火通明,美妙的乐曲独自奏响。
第二句:
【注释】:此句中的“远人”指远方来的人,“座客”是指在座的客人。”三吴”是吴地的别称,泛指江南地区。
【译文】:远方来的人们一同跨越万里来到此地,在座的客人大半来自吴地。
第三句:
【注释】:“嘉会”,指盛大的聚会。”东南美”指的是东南地区的美景。
【译文】:这次宴会非常美好,如同东南地区的美景一样令人赞叹。
第四句:
【注释】:“壮游”,指壮阔的行程、旅行。“今昔殊”意味着今天和过去完全不同。
【译文】:如今回想起过去的旅行,今天的景色已经变得截然不同。
第五到第八句:
【注释】:这几句描述了宴席上的情景和氛围。”追往事”、”拥传合前驱”等词语传达了宴会中人们欢聚一堂,畅谈往昔的情景。
【译文】:举杯饮酒,追忆往事;相互劝酒,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先驱者身边。
第九句:
【注释】:“露冷花魂灭”形容露水冰冷,使得花儿失去了生机,比喻宾客们的心情也变得沉重。
【译文】:露水冰冷,使得花儿失去了生机,暗喻宾客们的心情也变得沉重。
第十句:
【注释】:“霜清柳眼枯”,用霜清和柳眼枯来形容季节的更迭,暗示时光荏苒、岁月变迁。
【译文】:秋霜清冷,柳树的叶子已经枯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第十一到第十二句:
【注释】:这两句描写了宴会结束后的情景。”菊寻元亮径”中的”元亮”是晋代诗人陶渊明的号,他以菊花为友,所以这里用菊来代表陶渊明。”梅放浩然图”中的”浩然图”可能指的是《梅花赋》一类的作品。
【译文】:追寻陶渊明的菊花之路,梅花盛开如画,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第十三到第十七句:
【注释】:这几句描绘了宴会结束后的宾客们的状态。”天地分南北”可能指的是地理上的南北,也可能比喻人的境遇或命运。”门墙学步趋”中的”门墙”指的是门户和墙壁,常用来比喻学习的场所或环境。
【译文】:天地之间仿佛划分了南北界限,宾客们纷纷回家,各自效仿自己的门墙学习之道。
第十八句:
【注释】:“投闲”意为辞去官职后闲居在家,”角胜”可能指赌博游戏中取胜。”呼卢”是一种古代博戏的术语,这里可能指赌输或赌赢。
【译文】:辞官归乡的宾客们频繁地在夜晚相聚,通过赌博来娱乐消遣。
第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句:
【注释】:这几句描述宾客们的各种活动,如探访羊城遗迹、参与宫廷政治、与皇帝交流等。”使车宁久驻”可能是指朝廷使者的车辆暂时停留,”授简”则可能是指皇帝给予某种任务或指示。
【译文】:宾客们在闲暇时探访岭南的名胜古迹,参与宫廷的政治活动,并与皇帝交流思想。
第二十四到第二十六句:
【注释】:这三句描绘了宾客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这种生活的期待或反思。”投闲”可能意味着他们厌倦了官场生活,而选择在家乡度过余生;”角胜”则可能指他们热衷于各种娱乐活动。
【译文】:宾客们厌倦了官场生活,选择在家乡度过余生,他们热衷于各种娱乐活动,如赌博等。
第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句:
【注释】:这几句表达了宾客们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东方看既白”中的”东方”指早晨,可能表示日出东方;”馀兴满归途”中的”馀兴”意为未尽的乐趣,可能指宾客们还意犹未尽。
【译文】:东方初升的太阳即将落山,我们还有未尽的乐趣,因此满怀欣喜地踏上了归途。
第三十四句:
【注释】:“屏争触”中的“屏”可能指的是屏风,用于遮挡光线,这里比喻宾客们互相碰触酒杯以表达敬酒之意。”童疲鼾已呼”中的”童”可能指的是孩童,”鼾已呼”形容孩子们已经睡着。
【译文】:宾客们互相碰杯敬酒,童声已经沉睡在梦乡。
结语:
这首诗通过对庚午冬夜羊城宴会的描述,展现了宴会的热闹景象以及参与者之间的欢聚之情。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宴会盛况的描绘,也有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化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