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井炎洲北,贲禺桂水东。
神仙开胜概,良宰穆清风。
海阔恩波似,春长惠化同。
三城归保障,五石表年丰。
政以鸣琴裕,文从制锦工。
昔闻荆玉美,今见楚材雄。
国瑞偏徵老,仁心欲化童。
循良谁第一,推毂有群公。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此类题解答时一般要结合诗句内容和诗词的意象进行分析。解答时,需要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分析,根据题目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首先应明确注释的内容,然后分析注释中蕴含的情感。最后进行赏析。“越井炎洲北,贲禺桂水东”一句,点明番禺郡所在地;“神仙开胜概,良宰穆清风”两句,赞美番禺郡的贤人。“海阔恩波似,春长惠化同。三城归保障,五石表年丰”二句,赞颂了番禺郡的繁荣安定。“政以鸣琴裕,文从制锦工。”两句,赞美番禺郡政治的宽裕、文化事业的繁荣。“昔闻荆玉美,今见楚材雄。”二句,赞美番禺郡人才出众。“国瑞偏徵老,仁心欲化童”,赞扬番禺郡人民具有美好的品德。“循良谁第一,推毂有群公。”二句,赞颂了番禺郡官吏们的政绩。“粤人歌帝德,吴越咏来苏”,“南风一扫瘴,千里变良图”。这些诗篇,都是赞美番禺郡的。
【答案】
(1)越井炎洲北,贲禺桂水东。
(2)越州地处南方,靠近南海,气候炎热。而越州境内的井水清冽甘甜,是天下名泉之一。
(3)贲禺即今广州市,古属番禺。这里的桂江发源于广西桂平市北,流经广州至番禺区,汇入珠江。
(4)这两句是说番禺郡的山水风光,如同仙人居住的地方一样美丽。
(5)良宰:贤良的县令。穆清风:指贤良的县令穆肃。
(6)海阔恩波似,春长惠泽同。
(7)海阔恩波似:大海广阔,恩泽如波涛般连绵不绝。
(8)春长惠泽同:春天长久,恩泽像春天一样延续不断。
(9)三城:指番禺、新会、四会三地,为当时岭南的重要城市。
(10)五石:古代称五谷为五石,此处泛指丰收。
(11)政以鸣琴裕:政局稳定,百姓富裕。
(12)文从制锦工:文化事业繁荣兴旺,工匠们技艺高超。
(13)昔闻荆玉美,今见楚材雄。
(14)国瑞:国家的祥瑞。偏:偏于。征:征召。
(15)荆玉:荆州出产的美玉。楚材:楚国出产的人才。
(16)国瑞偏徵老,仁心欲化童:国家祥瑞偏爱老人,仁德之心希望教化儿童。
(17)循良:遵循仁义。推毂:推举。
(18)循良谁第一,推毂有群公:遵循仁义的人是谁第一啊?推举贤能的人才有很多。
(19)粤人歌帝德,吴越咏来苏:“粤人”指广东人,“来苏”指广东地区得到治理,恢复正常秩序。
(20)南风一扫瘴,千里变良图:南方的暖风一吹去瘴气,千里之内变得一片繁荣富强的气象。
(21)南风:这里指暖风。瘴:南方湿热地区的疾病。
(22)粤:广东。
(23)来苏:恢复生机,比喻转危为安。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写番禺郡的美好景象和贤人贤政的政绩,表达了对友人离去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此诗前八句写景叙事,赞颂番禺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后八句抒发惜别之情和祝愿友人前程似锦的美好愿望。
首联“越井炎洲北,贲禺桂水东”,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越州的井水清凉甜美,犹如天赐的琼浆玉液;贲禺的桂江碧波荡漾,宛如天上飞泻的银河。这两联不仅写出了番禺郡的自然环境之美,更将番禺郡比作仙境之地,令人向往。
颔联“神仙开胜概,良宰穆清风”则进一步描绘了番禺郡的人文环境之美。番禺郡的山川秀美,仿佛是仙人开辟出的胜地;番禺郡的官民贤良,又如同清风一样令人心旷神怡。这两句话既表现了番禺郡的美丽景色,也赞美了番禺郡的人文精神。
颈联“海阔恩波似,春长惠化同”,则进一步赞美了番禺郡的繁荣安定。番禺郡的海域辽阔无垠,恩泽如同波澜壮阔的海浪;番禺郡的春天总是那么温暖宜人,惠泽惠及百姓的生活。这两句话既描绘了番禺郡的地理环境,又歌颂了番禺郡的政治清明和社会和谐。
尾联“三城归保障,五石表年丰”再次赞美了番禺郡的美好景象。番禺郡有三大城池,如同坚固的屏障保护着这片土地;番禺郡的年产量丰富,足以显示这里的丰衣足食。这两句话既是对番禺郡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番禺郡人文环境的肯定。
尾联“政以鸣琴裕,文从制锦工”则是对友人的祝福。政治宽松而富有成效,使得百姓安居乐业;文化发展繁荣昌盛,使得士人得以施展才华。这两句话既是对友人的期望,也是对番禺郡的美好寄语。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赞美了番禺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时的依依不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