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我久贱,明时已叨禄。
谁言我苦贫,空仓尚余粟。
辞阙是引退,还乡岂迁逐。
旧宅一架书,荒园数丛菊。
俗缘任妻子,家事烦僮仆。
性懒宜早闲,何须暮年促。
犹著朝士冠,新裁野人服。
杯深午醉重,被暖朝眠熟。
旁人笑寂寞,寂寞吾所欲。
终老亦何求,但惧无此福。
功名如美味,染指已云足。
何待厌饱余,肠胃生疢毒。
请看留侯退,远胜主父族。
我师老子言,知足故不辱。

【赏析】

元结(公元719—772年),字次山,号漫叟,是唐代文学家、诗人。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坎坷不平的。早年曾参加过永贞革新运动,但不久便遭到失败,从此便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元结的诗歌创作,以写田园生活为主,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他写的许多诗篇,都充满了浓厚的现实主义精神。

“谁言我久贱,明时已叨禄。”这两句,诗人直率地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他认为自己长期受压抑,而一旦得志,就又受到赏识和提拔。诗人的这种愤懑之情,从诗句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

“谁言我苦贫,空仓尚余粟。”这两句,诗人进一步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他认为虽然自己贫困潦倒,但仍有一定的积蓄,而那些出身富贵的人却一无所有。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进步的。

“辞阙是引退,还乡岂迁逐。”这两句,诗人表明了自己的志向。他不愿意做官,也不愿为权势所驱使,只想回到自己的家乡过清静的生活。这种思想在封建社会里是十分可贵的。

“旧宅一架书,荒园数丛菊。”这两句,诗人描绘了他归隐后的生活环境。他回到了自己曾经读书的旧宅,那里有架下的书;他又回到了自己曾经养花的荒园,那里有数丛菊花。这种环境,与他的心境十分相称。

“俗缘任妻子,家事烦僮仆。”这两句,诗人抒发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反感。他不愿意被儿女情长所拖累,也不愿意让家庭琐事来干扰自己的生活。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性懒宜早闲,何须暮年促。”这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尽早地找到自己的乐趣,享受人生的快乐,何必非要等到晚年才去追求呢?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

“犹著朝士冠,新裁野人服。”这两句,诗人描绘了他归隐后的生活方式。他穿着朝廷官员的衣服,却依然保持着一颗自由散漫的心态;他穿着农夫的衣服,却依然保持着一颗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这种反差,使得诗人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杯深午醉重,被暖朝眠熟。”这两句,诗人描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态。他认为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刻就是中午饮酒作乐的时候,而最惬意的睡眠则是被暖和的被子覆盖着的时候。这是一种非常放松的生活态度,也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独特理解。

“旁人笑寂寞,寂寞吾所欲。”这两句,诗人表达了他对孤独生活的喜爱。他认为只有孤独才能让人更好地欣赏到周围的美景和人情;只有孤独才能让人更好地体验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

“终老亦何求,但惧无此福。”这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晚年生活的态度。他认为一个人到了晚年,最需要的并不是财富和地位,而是能够享受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是一种非常平和的人生态度,也是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功名如美味,染指已云足。”这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功名的看法。他认为功名就像是一种食物,只要沾一点就能尝到它的美味,但一旦吃多了就会对身体有害。这是一种非常理智的认识,也是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何待厌饱余,肠胃生疢毒。”这两句,诗人描述了他对于功名的看法。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贪恋功名,就会让自己的内心充满痛苦,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这是一种非常清醒的认识,也是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请看留侯退,远胜主父族。”这两句,诗人引用了张良和赵高这两个历史人物来比喻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他认为张良选择了归隐的生活,远离了政治的漩涡,最终得到了真正的安宁;而赵高则因为沉迷于权力的追逐而走向了灭亡。这种对比,使得诗人的观点更加鲜明强烈。

“我师老子言,知足故不辱。”这两句,诗人总结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他认为老子的话说得好:“知足者富”。只有真正懂得知足的人,才能真正享受到幸福和快乐。这是诗人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总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