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寻春何处寻,山中春色夏初临。
依微杨柳风无力,惆怅梨花月有阴。
陶穴尚存三代制,耦耕应抱古人心。
旧游忽忆怜芳事,云路西南隔上林。
【注释】
度太行而西多土垄:经过太行山向西,到处是土冈。
层复风物都澹泊自沁北行溪山间始见梨花:层层叠叠的景物,都显得清淡幽静,从北边走,在溪山之间才见到梨花。
道傍杂卉红紫斑斑:路边上各种花草中,红色的紫色的斑点斑斑可见。
时四月二日也慨然有怀京国旧游:此时是四月二日,我不禁感慨地怀念着京城的旧游。
一路寻春何处寻,山中春色夏初临。
依微杨柳风无力,惆怅梨花月有阴:一路上追寻春天究竟在何处寻找,山中的春色刚刚来临。
微微吹拂的杨柳风已经无力,惆怅地望着梨花月光照在花上的阴影。
陶穴尚存三代制,耦耕应抱古人心:陶渊明的坟墓还保留着夏商周三代制度,农民耕作应当抱着古人的心。
旧游忽忆怜芳事,云路西南隔上林:忽然想起以前游玩的地方,云路就在西南方向隔着上林苑。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作者任河南府通判期间。诗人因触景生情,思念京都汴京(今开封),写下了这首怀古伤情之词。
“一路寻春何处寻,山中春色夏初临。”开篇就点明了自己寻觅春光的行程——一直向北走去,但到了深秋时节才看到满山遍野的梨花。
颔联两句写所见所感:“依微杨柳风无力,惆怅梨花月有阴。”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轻轻吹拂的杨柳风似乎没有了力量,惆怅地看着月光照耀下的梨花,感到它们被遮住了一些阴影。这里的“依微”与“惆怅”相映衬,将杨柳和梨花描绘得十分凄苦。
颈联两句又写所见所感:“陶穴尚存三代制,耦耕应抱古人心。”意思是说:陶渊明的墓穴还保存着夏商周三代制度,农人耕作应该抱着古人的心。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的重视,也流露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情感抒发:“旧游忽忆怜芳事,云路西南隔上林。”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忽然想起以前游玩的地方,云路上就在西南方向隔着上林苑。这里用“忽记”一词来表达诗人对往日时光的追忆,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于现在现实的无奈之情。
全诗通过描写诗人追寻春光的旅途,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