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事征战,幽州万里远。
秋初雁已飞,柳条四月菀。
可怜楼上妇,肌肤日渐减。
此日得相聚,宁复羡华衮。
人生趣不同,区区重饱暖。
农夫终岁劳,一盘豆麦饭。
夫妇日相守,牵牛归日晚。
聚散各有原,无用频商忖。
【注释】
- 拟古:拟作古诗。
- 出身事征战:指参军出征。
- 幽州万里远:幽州,今北京市一带,是当时边地。
- 秋初雁已飞:秋天初,大雁开始向南飞。
- 柳条四月菀:春天的柳条嫩绿茂盛。
- 可怜楼上妇:可怜,可哀。
- 肌肤日渐减:肌肤一天天消瘦。
- 宁复羡华衮:不再羡慕华贵的衣服。
- 人生趣不同:人的志趣各有不同。
10.区区重饱暖:形容人只求吃得好,穿得暖。
11.农夫终岁劳:农夫一年到头辛勤劳作。
12.牵牛归日晚:傍晚时牵牛回家。
13.聚散各有原:夫妻聚散由缘分决定。
14.无用频商忖:用不着过多地考虑。
【赏析】
《拟古》这首诗,是一首写征夫思妇的抒情诗。它描绘了征夫在外艰苦的生活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人生不同追求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首联“出身事征战,幽州万里远。”表达了作者从军作战,远离家乡的情感。这一句中的“出身”和“征战”表明了作者的参军背景和目的;“幽州万里远”则展现了他的战场位置和距离家乡之遥远。
颔联“秋初雁已飞,柳条四月菀。”描述了秋季的景象,大雁南飞,柳树繁茂。这两句诗通过季节的变化,营造了一种时间和空间的辽阔感,同时也暗示着主人公在异乡的孤独与寂寞。
颈联“可怜楼上妇,肌肤日渐减。”表达了征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她看到远方的丈夫,不禁感叹自己的容颜逐渐憔悴,这一句既体现了妻子的美貌与丈夫的距离之间的对比,也展示了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和折磨。
尾联“此日得相聚,宁复羡华衮。”反映了作者内心的释然和对未来团聚的期待。他认为即使不能经常相见,但只要有机会相聚,就已足够。这一句强调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珍贵和不可替代。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离别、思念等主题的描写,展现了人性中对美好生活的无尽向往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同时,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哲理思考,使作品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