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只两翼,千里戾天飞。
菉竹闻殷雷,出地如发机。
既云有伦脊,上下互相依。
不有卿相贵,万姓食不肥。
居上无令德,子孙百世非。
叶繁驱车止,孤树宿鸟稀。
高明皦如日,昧爽东方晞。
光落崦嵫间,无能续朝晖。
汪汪大海水,百川胥与归。
这首诗是一首模拟古诗,作者通过描绘鸿鹄、菉竹等自然物象,寓意了人应当有高尚的品德和远大的志向。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 第一句:“鸿鹄只两翼,千里戾天飞。” 鸿鹄,即大雁,古人常用来比喻有志之士。“两翼”象征着他们拥有高远的理想和追求。
- 注释:鸿鹄指大雁,喻指理想高远的人。“两翼”象征理想的翅膀。
-赏析:诗人用鸿鹄比喻那些有抱负的人,强调其理想的重要性和远见。
- 第二句:“菉竹闻殷雷,出地如发机。” 菉竹,即竹子,常在雨后听到雷声。
- 注释:菉竹,即竹子。“发机”形容雷声犹如发动的机关。
-赏析:这里比喻事物迅速而有力地发展,也暗示着变革或更新。诗人借此表达对变革的期待和欢迎。
- 第三句:“既云有伦脊,上下互相依。” 这句话中的“既云有伦脊”指的是自然界中事物的秩序,“上下互相依”则表示相互依赖的关系。
- 注释:既云,即既然。伦脊,指条理和秩序。
-赏析:此句说明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秩序,且彼此之间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 第四句:“不有卿相贵,万姓食不肥。” 这里的“卿相”通常指的是高位贵族,而“万姓食不肥”意味着普通百姓生活贫瘠。
- 注释:卿相,指贵族官员。“万姓”,即所有人。“食不肥”指生活困苦。
-赏析:这句诗批评了统治者不应只顾自己的富贵享受,而应关心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
- 第五句:“居上无令德,子孙百世非。” 如果统治者没有德行,他们的子孙将遭受不幸。
- 注释:居上,即处于高位。“令德”是指优良的德行。
-赏析:这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德行的重视,认为只有德行高尚的统治者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尊重。
- 第六句:“叶繁驱车止,孤树宿鸟稀。” 叶子茂盛到了可以驱车停下的地步,而树上的鸟因为孤独而稀少。
- 注释:叶繁,形容树叶茂盛。“驱车止”指车辆因树木茂密不得不停下来。“宿鸟稀”指树上的鸟很少停留。
-赏析:这句诗以生动的自然景象比喻社会的繁荣和衰落,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化。
- 第七句:“高明皦如日,昧爽东方晞。” 形容太阳明亮清澈如同白天。
- 注释:高明,意为明亮。“皦如”形容明亮清晰。“晞”,意为太阳出来。
-赏析:这里通过太阳的描述,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鼓励人们在困难面前也要保持乐观和向上的态度。
- 第八句:“光落崦嵫间,无能续朝晖。” 太阳的光芒落在崦嵫山间,无法持续照亮大地。
- 注释:崦嵫,山名,位于今陕西省。“光落”指光芒减弱。“朝晖”原指早晨的阳光,这里比喻希望和光明。
-赏析:诗人通过夕阳西下的景象来比喻理想或希望难以持续长久,强调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 第九句:“汪汪大海水,百川胥与归。” 大海广阔无边,众多河流都汇入其中。
- 注释:汪汪,形容水声响亮。“大海”指广阔的海洋。“百川胥与归”指众多河流汇聚到大海中。
-赏析: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广大团结和统一的赞美,同时也暗指个人应顺应集体,实现自我价值。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人事变迁,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道德、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思考。通过对鸿鹄、菉竹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通过对比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通过引用诗句和典故,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和文化深度。整体而言,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艺术价值的古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