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首南安感旧游,茫茫葭菼隔重洲。
六年自愧无恩及,百姓何须有泪流。
庾岭生涯通昼夜,周台风月自春秋。
故人若问张东海,依旧纶竿伴白鸥。
【注释】
矫首南安:仰头看南方的山。矫,仰;首,脸;南安,即南安郡,在今江西省境内,作者任南安郡司法参军时所居住的地方。旧游:指作者在南安任职六年期间与当地百姓的交往和情谊。茫茫:茫茫一片。葭(jiā)菼(tǎn):两种水边植物,这里指湖口一带。重洲:重重的岛屿。六年:指作者在南安任职六年的时间。自愧:惭愧,自己感到愧疚。何须:哪需要。庾岭:庾岭,又名大庚岭,在江西赣县西南,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此建都而得名。通昼夜:指日夜不停。周台风月:指一年四季。白鸥:指白色的海鸥,这里代指隐士。张东海:张翰,字子舒,东汉末年京兆人,博学有才能,曾任中牟令、会稽长等职。后弃官不做,归隐于洛阳市井中。纶竿:指钓鱼用的钓竿。
【赏析】
此诗写作者在南安郡任司法参军时的感怀之作。全诗前半部分写景抒怀;后半部分则直接抒发对百姓的关切,并表示愿作隐士,以终天年,体现了诗人的高尚品德和崇高志趣。
首联“矫首南安感旧游,茫茫葭菼隔重洲”,起笔点明诗人怀念南安,感叹自己已到垂暮之年,但依然思念故地。诗人仰望着南方的高山,心中充满了怀旧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惆怅。“茫茫葭菼隔重洲”一句,更是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思念故土的情景。
颔联“六年自愧无恩及,百姓何须有泪流”,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惭愧之情。他觉得自己没有为百姓做出什么贡献,因此深感愧疚。但是百姓们却不需要他的感激,因为他们已经过得很好,无需再流泪。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的自责之情,又表现出他对百姓的深深关爱。
颈联“庾岭生涯通昼夜,周台风月自春秋”则是对庾岭景色的描写。这里既点明了诗人的生活环境,也展现了其生活态度。无论是日出东方还是月落西山,他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不懈怠。这种精神让人敬佩。
尾联“故人若问张东海,依旧纶竿伴白鸥”则是对张翰隐居生活的赞美。张翰是古代著名的隐士之一,他辞官归隐后,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里的“依旧纶竿伴白鸥”形象地描绘了张翰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张翰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隐士生活方式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又展现出了他淡泊名利、坚守岗位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