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载雄名满九垓,龙门万仞倚天开。
争夸汉室凌云笔,不数梁园赋雪才。
木铎已携麟史至,金声曾和凤歌来。
千秋大业瞻山斗,吾党成章尽取裁。

这首诗的作者通过描述董长驭督学在九垓中的影响力,以及他的才华和能力,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赞赏。下面逐句进行解释:

上两句:

  • 廿载雄名满九垓:这一句表明董长驭督学已经享有盛名二十年了。”廿载”表示时间的长短,”九垓”是古代对极高空间的一种说法,这里可能指代极高的声誉或影响力。
  • 龙门万仞倚天开:这句描述了董长驭督学的影响力如同龙门一般高大而坚固,屹立于天空中,象征着权威和力量。”龙门”常被用来象征困难和挑战,”万仞”则形容其高度极高。

第三四句:

  • 争夸汉室凌云笔:这里的”争夸”意味着大家争相称赞,”汉室”可能指的是汉朝,”凌云笔”形容文笔高超,如云中之笔。这可能是赞扬董长驭督学的文才非常高超,能写诗如从云端挥洒。
  • 不数梁园赋雪才:“不数”即不比、不与等同的意思。”梁园”可能是一个地点,”赋雪才”则可能是指写文章的技巧。这句话是在说董长驭督学不仅名声远播,而且其文采和才华也足以与其他地方的文学家相媲美,甚至超越。

第五六句:

  • 木铎已携麟史至:这里提到的“木铎”是指古代的官帽,象征教育和文化传承。“麟史”可能指的是珍贵的历史记载或记录。这句话表达的是董长驭督学已经承担起了教育和传承的责任,携带着宝贵的文化资料,如麒麟般的珍贵。
  • 金声曾和凤歌来:这里的“金声”可能是指响亮的声音或声誉,而“凤歌”则是高雅、优美的声音。这句话可能在说董长驭督学曾经发出过如凤凰般优雅而响亮的歌声(比喻其言论或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赢得了众人的赞誉。

第七八句:

  • 千秋大业瞻山斗:这里用”山斗”表示最高山峰或者最高峰,比喻董长驭督学在其领域内的地位无人能敌,就像最高的山峰一样。”千秋”则是指长久的时间,意味着他的影响将延续很久。
  • 吾党成章尽取裁:这一句表明董长驭督学的言论和著作将成为后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吾党”指自己这一派别或群体,”成章”即写成的文章或言论,”尽取裁”意味着完全采纳并加以运用。

赏析:

这首诗以赞美的语气描述了一位有影响力的人物——董长驭督学。作者通过对董长驭督学的过去成就、影响以及未来的期望进行了描绘,展现了对其深厚的敬仰之情。同时,诗歌还强调了董长驭督学在文化和教育事业上的重要作用,以及他为后世留下的宝贵财富。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伟大人物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