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复行役,前期登北固。
焦岭宜终宵,江光洗月露。
挹彼万里流,话此两歧路。
郡郭未可越,圆景已盈度。
虎山亦清绝,心赏谐远慕。
离从自少欢,陈迹况多故。
昔游矜红颜,双领俄被素。
悠悠百年间,徒为俗所误。

送李长蘅北上二首

送子复行役,前期登北固。
焦岭宜终宵,江光洗月露。
挹彼万里流,话此两歧路。
郡郭未可越,圆景已盈度。

注释:

  1. 送子复行役:送李长蘅(李复)出行。
  2. 前期登北固:在出发前登上北固山。
  3. 焦岭宜终宵:焦岭上的山适合夜晚赏景。
  4. 江光洗月露:江水映照着月亮和露水。
  5. 挹彼万里流:取用千里流水。
  6. 话此两歧路:谈论这两条道路。
  7. 郡郭未可越:京城的城墙无法越过。
  8. 圆景已盈度:满月已经升起。
  9. 虎山亦清绝:老虎山也特别清秀。
  10. 心赏谐远慕:内心欣赏远方的景象。
  11. 离从自少欢:离别后很少再欢乐。
  12. 陈迹况多故:陈迹更多是旧事。
  13. 昔游矜红颜:过去游玩时喜欢美丽的红颜。
  14. 双领俄被素:双耳突然被白色的东西覆盖。
  15. 悠悠百年间,徒为俗所误:在漫长的一百年间,只是被世俗所迷惑。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送李长蘅北上》中的第二首。全诗通过对李长蘅北上旅途中所见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送子复行役”,直接点明了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复”字,表明了此次出行是又一次的离别。次句“前期登北固”,则是说在出发之前,诗人登上了北固山观赏风景。这里的“前期”与后面的“焦岭”、“江光”等词语相照应,构成了一种时间上的前后关系。接着,“焦岭宜终宵”,描绘出了焦岭上的夜景美丽宁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而“江光洗月露”则进一步展现了江水的浩渺和月光的皎洁,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将视野扩展到了整个旅程上。“挹彼万里流”,借用了“掬”字,形象地描绘了江水的流动,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的祝福;紧接着的“话此两歧路”,既指两条道路,也暗示了人生的选择与决断,引人深思。最后两句,“郡郭未可越,圆景已盈度”,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也反映了对现实的无奈之感。整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