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穴双鹓翔,鸣声何其寥。
侧耳更结心,可望不可招。
叹此灵瑞德,固当应虞韶。
宣尼岂复嗟,吾道重光昭。
时振千仞端,万羽同逍遥。
至德谅不孤,何当共扶摇。
为君采竹实,飞飞不辞劳。
临岐多苦调,相勖以神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送顾泾阳》。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丹穴双鸳翔,鸣声何其寥。
侧耳更结心,可望不可招。
叹此灵瑞德,固当应虞韶。
宣尼岂复嗟,吾道重光昭。
时振千仞端,万羽同逍遥。
至德谅不孤,何当共扶摇。
为君采竹实,飞飞不辞劳。
临岐多苦调,相勖以神交。

注释:

  • 丹穴(dān xù):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传说它栖息在丹穴山,所以称丹穴之鸟。
  • 双鸳翔:指双鸳鸯飞翔。
  • 鸣声何其寥:形容鸟儿的叫声很悠远、很空旷。
  • 侧耳更结心:形容倾听着鸟儿鸣叫,心中充满了敬意和期待。
  • 可望不可招:只能远远地欣赏,而不能亲自去捕捉。
  • 灵瑞德:神奇的美德。
  • 虞韶:虞舜时代的音乐,这里用来比喻美好的品德。
  • 宣尼:孔子的字,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千仞端:形容山峰极高。
  • 万羽同逍遥:许多鸟儿一起自由自在地飞翔。
  • 至德:极高的道德品质。
  • 何当:什么时候,表示希望的意思。
  • 扶摇:旋风,这里比喻上升。
  • 相勖以神交:用精神交流来互相鼓励和勉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写顾泾阳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作者对顾泾阳的敬佩和祝愿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抒发了情感。特别是通过对鸟儿的赞美和对道德品质的追求,展现了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德修养的看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