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莺花,晚来何事萧索。是东风、酿成新雨,参差吹满楼阁。辟寒金、再簪宝髻,灵犀镇、重护香幄。杏惜生红,桃缄浅碧,向人憔悴未舒萼。念惟有、淡黄杨柳,摇曳映珠箔。凭阑久,春鸿去尽,锦字谁托。
奈梦里、清歌妙舞,觉来偏更情恶。听高楼、数声羌笛,管多少、梅花惊落。鸳带慵宽,凤鞋懒绣,新晴谁与共行乐。料应在、楚云湘水,深处望黄鹤。天涯路,计程难定,长恁飘泊。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作品《卜算子·多丽》,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思念之情。接下来我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读:
- 问莺花,晚来何事萧索?
- 这是开头的第一句,通过询问鸟儿和花朵,暗示出春天已经过去或者天气转冷,显得有些萧瑟。”萧索”一词用来形容景物萧条、气氛寒冷。
- 是东风、酿成新雨,参差吹满楼阁。
- 这里指出是春风带来了细雨,雨点不均匀地落在楼阁上,营造出一种清新湿润的氛围。”酿成”一词形容春雨的细腻与柔和,”参差”则表现了春雨的分布不均。
- 辟寒金、再簪宝髻,灵犀镇、重护香幄。
- 这两句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辟寒金”指的是女子头上佩戴的金色发钗,象征着高贵;”宝髻”是指女子精心盘起的发髻,体现了她的端庄和优雅。”灵犀”指的是夫妻之间心灵相通,而”香幄”则是用来保护女性娇嫩肌肤的物品。
- 杏惜生红,桃缄浅碧,向人憔悴未舒萼。
- 这几句描述了杏花和桃花的美丽却未能完全展现,因为它们在盛开之前便被采摘下来。”惜生红”意味着杏花虽然艳丽但是短暂,”缄浅碧”则描绘了桃花色彩淡雅且含蓄。”未舒萼”表示花瓣尚未完全展开,透露出一种期待和遗憾。
- 念惟有、淡黄杨柳,摇曳映珠箔。
- 此处转入对柳树的描绘,柳树以其淡黄色的枝条摇曳着,与珠帘相映成趣。”惟有”强调了杨柳的独特性,”淡黄”则赋予了柳树柔和而温暖的感觉。
- 凭阑久,春鸿去尽,锦字谁托。
- 这句反映了诗人在栏杆旁久久等待的情景,春雁飞走了,留下书信无人传递。”锦字”通常指代书信,这里可能暗指情人之间的情书。
- 奈梦里、清歌妙舞,觉来偏更情恶。
- “奈”在这里有无奈的意思;”梦里”指梦中的美好时光;”清歌妙舞”则描绘了梦境中的音乐和舞蹈,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但醒来后却发现现实比梦境更加令人痛苦。
- 听高楼、数声羌笛,管多少、梅花惊落。
- 诗人听到远处传来的羌笛声音,联想到冬天即将过去,梅花纷纷落下,暗示着春天的结束。
- 鸳带慵宽,凤鞋懒绣,新晴谁与共行乐。
- 这两句描述了女子慵懒的状态,可能是由于相思或心事重重。她没有心思打理装饰自己的东西,也没有心情去享受新的晴天。
- 料应在、楚云湘水,深处望黄鹤。
- 这句是对未来的一种猜测,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于重逢的渴望。”楚云湘水”和”黄鹤”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提到的地名,分别代表了楚国的天空和湘江,以及传说中的仙鹤,象征着自由和美好的愿望。
- 天涯路,计程难定,长恁飘泊。
- 最后两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他知道自己身处天涯海角,旅途遥远且充满不确定,因此感到漂泊不定。
赏析: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情感和季节变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细腻,既有春天的生机勃勃,也有离别时的感伤。诗人运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使得整首诗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情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