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春水盈盈渡。咫尺又、销魂路。金马碧鸡遗爱处。卧辙攀辕,留綦解佩,望望仙尘去。
鹏海鲸波天一柱。紞紞鼓声催欲曙。金紫重来还肯许。帝加三锡,民歌五裤,早沛清时雨。
青玉案·昆明邝尹升万州守歌
[宋] 范成大
昆明春水盈盈渡。咫尺又、销魂路。金马碧鸡遗爱处。卧辙攀辕,留綦解佩,望望仙尘去。
鹏海鲸波天一柱。紞紞鼓声催欲曙。金紫重来还肯许。帝加三锡,民歌五裤,早沛清时雨。
【注释】
①昆明:今属云南,古称滇池。
②咫尺:形容距离很近,这里指非常近。
③金马碧鸡:指皇宫,也泛指京城。金马是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东门立的一匹铜马,碧鸡是秦代的一只玉鸡。后以“金马碧鸡”为京城的代称。
④蹑(nì)辕:指骑马奔驰,急驰而来。
⑤留綦(qí)解佩:指留下珍贵的礼物给恩人。綦,同“骑”。
⑥鹏海鲸波:指大海。海有鲲鹏,海有龙鱼。
⑦天一柱: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潜山县西南,主峰天柱峰海拔1489.4米,耸入云霄,犹如一柱擎天而得名。
⑧紞(dān):钟乐之声。
⑨金紫:指皇帝赏赐的官服与仪仗。
⑩三锡:指皇帝赐给他的金、银、币三种奖赏。
⑪五裤:指赐给他的五条裤子。
⑫沛:下流,灌溉。
【赏析】
此词作于公元1230年(宋嘉定七年,南宋端宗景炎元年)。范成大字致远,号石湖居士,浙江绍兴人,是南宋后期著名的文学家和爱国诗人。公元1233年(宋淳祐八年),元兵南侵,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兼知泸州安抚使,他组织军民抵抗元军,收复了重庆、合州等地,并率兵北上,收复了陕西沔县等州县。公元1234年(宋淳祐四年)秋,范成大奉命出使金国,次年冬,被扣留。至元至元十六年(宋景炎元年),才被释放北归。这首《青玉案》便是他在途中所写。全词通过描绘自己从成都到万州的旅途经历,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眷恋和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
上阕写从成都到万州路上所见的美景与所闻的乐声。
起笔“昆明春水盈盈渡”,点明作者由四川行省的首府成都经万州赴湖北鄂州赴任。“春水”,点明时间是春天;“盈盈”,既写出水面宽阔澄澈,也表现出作者心情舒畅,一路顺风。“咫尺又、销魂路”,两句紧承上文,说虽然路途很短,但一想到即将远离故乡,离别亲人和朋友,不由得令人神魂飘荡。“金马碧鸡遗爱处”,金马碧鸡即皇宫,这里泛指京城。作者曾于公元1216年(宋乾道十年)进士及第后,任四川制置史兼利州路安抚使,驻节汉中府(今陕西勉县),故称“遗爱处”。“卧辙攀辕”,指作者在汉中府任上时,曾骑马日夜兼程奔赴成都赴任,途经汉中时,曾停车休息,下车攀车而上,表示要继续前进。“留綦解佩”,意谓将珍贵的礼物送给友人,以示感激之情。綦即骑,古时用皮带系马,故称。“望望仙尘去”,意思是望着远方的尘土飞扬,似乎看到仙人离去而去。“鹏海鲸波天一柱”,“鹏海鲸波”指大海。“天一柱”指天柱山。“紞紞鼓声催欲曙”,意思是远处传来阵阵鼓声,催促天快亮了。这几句写沿途所见景物,以及作者所听到的乐声,烘托出一种欢快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前途充满希望的喜悦心情。
过片“帝加三锡”,意思是皇上赐给我三个奖赏。“三锡”,指皇帝赐给他的金、银、币三种奖赏。“民歌五裤”,意思是百姓歌颂我的恩德,给我穿上五条新裤。作者于公元1217年(宋淳熙十二年)调任夔州(今四川奉节)知州,当时夔州一带正遭受严重的旱灾。作者到任后,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救灾,深受人民爱戴。《孟子·滕文公上》说:“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者,数也。”意思是说诸侯的封地方圆不超过千里,而千里方圆则数也。范成大此时担任夔州知州,其治下的夔州方圆不过百里,所以称为“百里”。因此“五裤”就是百姓给他穿的五条新衣。“早沛清时雨”,意思是早早降临及时雨。这两句写朝廷赐予的奖励、百姓对他的爱戴和对他施政成效的颂扬。作者于公元1233年(宋淳祐八年)出任两浙东路提点坑冶铸钱司兼领临安府市舶司事,负责管理两浙路的矿税、盐茶、酒醋、商税诸课,以及海外贸易事务。由于他重视发展农业经济,关心民生,因而深得民心。
此词通过对旅途所见所闻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眷念和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全词语言朴实流畅,意境高远,感情真挚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