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郭依山寺,登临兴正浓。
晴秋云雾卷,扫榻弟兄逢。
岚色侵寒袖,江声带暮钟。
舒怀非在酒,情剧喜相从。
背郭依山寺,登临兴正浓。
注释:在山的北面,依靠着山寺。登高而游,兴致非常浓厚。
晴秋云雾卷,扫榻弟兄逢。
注释:晴朗的秋天,云雾缭绕,我们一同打扫床铺,兄弟相见。
岚色侵寒袖,江声带暮钟。
注释:山峦的颜色侵入了穿着单薄衣服的衣袖,江水的声音伴随着黄昏的寺庙钟声。
舒怀非在酒,情剧喜相从。
注释:心情舒畅不在于饮酒,与兄弟相聚的喜悦更加深重。
背郭依山寺,登临兴正浓。
晴秋云雾卷,扫榻弟兄逢。
岚色侵寒袖,江声带暮钟。
舒怀非在酒,情剧喜相从。
背郭依山寺,登临兴正浓。
注释:在山的北面,依靠着山寺。登高而游,兴致非常浓厚。
晴秋云雾卷,扫榻弟兄逢。
注释:晴朗的秋天,云雾缭绕,我们一同打扫床铺,兄弟相见。
岚色侵寒袖,江声带暮钟。
注释:山峦的颜色侵入了穿着单薄衣服的衣袖,江水的声音伴随着黄昏的寺庙钟声。
舒怀非在酒,情剧喜相从。
注释:心情舒畅不在于饮酒,与兄弟相聚的喜悦更加深重。
过衡阳闻竞渡声 旅途忘节序,龙鼓一惊心。 译文:在旅途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听到了衡阳的龙鼓声,让人感到一阵惊心动魄。 注释:衡阳(今属湖南),古称南州、方城郡,这里泛指湖南一带。龙鼓,指端午节赛龙船时击打的节奏明快、声音激越的鼓点。惊心,形容心情激动。 赏析:诗人在途中听到远处传来的龙鼓声,心中不禁为之一动。这种声音仿佛是一首古老的乐章,穿越时空传来,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力
诗句及译文 1. 维缆端城畔 - 关键词:维缆、端城、畔 - 释义:在端城的旁边系船。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诗人与家人离别的场景,表达了他内心的依依不舍。 2. 徘徊未忍西 - 关键词:徘徊、未忍、西 - 释义:犹豫不决,不愿离开。 - 赏析:反映了诗人对于离别的复杂情感,既有留恋也有不舍。 3. 秋风云影乱 - 关键词:秋风、云影、乱 - 释义:秋风中,云影摇曳,景象混乱。 -
【注释】 衡山早行:早晨从衡山开始的行程中。衡山:中国五岳之一,在今湖南衡阳市。 凌晨风拂袖:清晨时凉风吹拂着衣袖。凌晨:清晨。风拂袖:微风轻轻吹拂着衣袖。 夏日暑全消:炎热的夏天已经全部消退。夏日:炎热的夏天。暑:炎热。全消:全部消退。 夹道千山碧:山岭之间道路两旁郁郁葱葱。夹道:山岭之间道路两旁。碧:绿油油。 计程百里遥:计算路程需要行走一百里路。计程:计算路程。百里:一百里。遥:远处。
宜章舟行 微雨点苔斑,放舟浅碧湾。 乘流人坐稳,轻棹水潺湲。 树色侵篷绿,蝉声夹岸间。 回头一引望,已过几重山。 注释: 1. 诗句解析: - “微雨点苔斑”:描述雨滴轻轻地打在苔藓上,形成小斑点。 - “放舟浅碧湾”:将船只放在浅浅的碧绿的湾流中。 - “乘流人坐稳”:人在船上安稳地坐着,享受着流水带来的舒适。 - “轻棹水潺湲”:轻轻划动船桨,水流潺潺。 - “树色侵篷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驾的《雨晴》。全诗如下: 将至永兴 蹊路盘纡小,行人淩树杪。 翻来麦浪轻,啼去乌声老。 雨歇度斜阳,霞舒笼碧草。 相将到永城,夫仆趋前道。 逐句释义: 1. "蹊路盘纡": 指小路曲折蜿蜒。盘纡,弯曲曲折的意思。 2. "行人淩树杪": 行人在树梢上行走。淩,接近、达到的意思。杪,树梢。 3. "翻来麦浪轻": 麦田里的波浪轻轻起伏。翻来,形容波浪翻滚的样子。 4.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其原文如下: 斋捧启行 于役出常城,骊歌攒客程。 马蹄翻夜月,树色拂前旌。 趋阙皇华使,远臣献曝情。 郑图正可绘,将以达承明。 译文: 我正在整理文件准备出发,离开京城去远方工作。夜晚的骊歌在客人的旅途中回荡,马蹄踏碎了夜色中的月亮,树影在前方飘扬。我即将作为朝廷使者前往外国,向君主贡献我的忠诚和奉献。我希望能够通过绘制郑国的历史图卷,将我们的友谊和合作传达到承明宫。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以及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中“逐句释义”的要求,然后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最后根据注释和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并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人创作这首诗歌的意图。 首句“六月炎方酷,胡为事远征”,意思是:六月天气正炎热,为什么还要远去出征?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远征的原因进行质疑,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缁尘犹未洗,行李又催程”是说
【诗句释义】 平乐起岸:诗人从平乐出发,登上岸边。 梧江泛鹢舫:在梧江上泛舟,船是鹢(yì)形的。 滩急舟难前:水流湍急,难以前进。 登岸群峰迥:上岸后,群山耸立,景色优美。 攀崖小径悬:沿着悬崖峭壁的小路上攀爬。 雁林迷去路:在树林中迷路,无法找到去路。 马迹入层烟:马匹的蹄印进入了烟雾之中。 何事催行速:为何如此迅速地催促行程。 悠悠望楚天:望着远方的楚地天空,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 【译文】
诗句 1. 乘风夜至芜湖:乘坐夜晚的船前往芜湖。 2. 风和涛浪静:夜晚的风很平静,没有波浪。 3. 舟子坐船头:船上的人坐在船头。 4. 月色帆边挂:月亮映在帆边。 5. 江声枕底流:江水的声音如同水流过枕头一样。 6. 晴霞光艳艳:晴朗的天气下,天空中云彩绚丽多彩。 7. 晚桨荡悠悠:傍晚,桨在水面上轻轻划动。 8. 岸泊芜城外:船停靠在芜湖城外。 9. 鸣金报客舟:船上有人敲打着锣
五羊舟行 帆挂通津桥,乘流趁暮潮。 江云迎棹迥,岸草逐船摇。 回首家山隔,关心客路迢。 天涯双浪迹,何日是逍遥。 注释: 1. 帆挂通津桥:船上的帆被挂在了通津桥上,意味着船只即将出发。 2. 乘流趁暮潮:趁着傍晚时分的江流,顺流而下。 3. 江云迎棹迥:江面上的云雾仿佛在迎着船桨划动的方向移动。 4. 岸草逐船摇:岸边的草地随着船的移动而摇曳。 5. 回首家山隔:回头看去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句子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手法进行赏析。此题要求分析“过常德杨侍御留饮曹郡伯在坐旋别去有稚童跪送于郊不知谁氏子也”这一句诗的意思,可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稚童”“留”“旋”“不知”进行赏析。 【答案】 译文:过了常德的杨侍御留我在曹郡伯这里喝酒,不久又告别,一个小孩子跪着送我到郊外,不知道是谁家的子弟。 注释:①常德
荆门州借宿艾文学书室 居虽城市里,自足远尘氛。 树杪青浮霭,亭边翠逗云。 梅输春色早,鸟语夕阳欣。 偶得闲房憩,令人厌俗纷。 释义:虽然身处繁华的都市之中,但心中却能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扰,满足于自己的内心世界。站在树梢上可以看到远处的青山被轻纱般的薄雾笼罩,而亭边的翠绿则与天空中的白云相互映衬。春天来临时,梅花率先开放,散发出迷人的香气;傍晚时分,鸟儿在枝头欢唱,为宁静的夜晚增添几分生机。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掌握诗句内容,并结合上下文语境加以理解,同时要结合诗中景物的特点和写作背景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首诗歌描写了诗人在映岩堂所见春景:桃花盛开、桃片点阶匀、风里排香阵、槛前布锦茵、游蜂深得意、粉蝶也骄人。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抒情,表达了自己欣赏春天景色的心情。 【答案】 译文:映岩堂上桃花盛开,烂漫春色映红薇垣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他乡逢九九,步屧碧云头。 - "他乡逢":在异地遇到;"九九":此处可能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 "步屧":行走;"碧云头":即登上高远的山峰或高处。 - 译文:在异地重阳节这天遇到,我独自踏上了登高的路途,走到了高远的山峰之巅。 2. 指点风烟上,依稀梵韵浮。 - "指点":观察、指点;"风烟":云雾;"梵韵":佛教经文的声音或韵律。 - 译文:我站在高处
驿舍早行 四更忙栉浴,呼役复呼厨。 星斗横霄汉,炬燎列径途。 风高寒马足,露重湿衣襦。 漫道官人苦,还怜赤脚夫。 注释: 1. 四更忙栉浴:在四更时分忙着梳洗沐浴。 2. 呼役复呼厨:又叫人来做饭。 3. 星斗横霄汉:星星和北斗星在天空中横陈。 4. 炬燎列径途:点燃火炬排列在道路上。 5. 风高寒马足:因为风吹得高,所以马的脚感到寒冷。 6. 露重湿衣襦:因为露水重,所以衣服都湿了。 7.
【注释】 星沙:指洞庭湖中泥沙聚集而成的岛屿。回宝:即回宝洲,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南。炎:炎热。墐户:关闭门户。侵衣:寒冷逼人。墙角梅初绽:梅花刚刚开放。篱边菊已非:菊花已经凋谢。客中岁易迈:客居他乡岁月过得很快。 【赏析】 这首七绝,写诗人在异地他乡的所见所感。诗前两句,写诗人去时炎炎烈日,归时草木葱茏;三、四句,写诗人初到异乡,感到寒意袭人,而不知为何物;五、六句,写诗人见花思友,转忆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