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袁名沸楚之南,郭外故居俯碧潭。
柳色犹疑分角里,鸟声差似诵瞿昙。
试看今日苞纹九,奚让当年凤侣三。
兰籍萧条增感慨,式庐空自怅晴岚。

【注释】

①袁中郎:即袁宏道(1578—1610),明代文学家。名枚,字中郎,号石浦居士、玉照居士等。浙江绍兴人。万历进士,官至太仆寺丞。与兄宏道并称“袁石公”。有《珂雪斋集》。②故居:旧屋。③郭外:城外。④碧潭:碧绿清澈的水池。⑤角里:地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北,是古代诗人袁宏道的出生地。⑥诵瞿昙:佛教传说,佛经《法华经》中记述,释迦牟尼佛成道后,从摩竭提国来一位名叫“瞿昙”的国王,国王请佛讲法,佛说:“吾为天人,汝是国王,何事劳心?”国王说:“我欲灭此国,当灭此国人民。”佛曰:“我于世间无诤心,所以不应灭此国人民。”国王不解,佛曰:“我于人间无诤心,但于天界有诤心。”国王大悟。⑦苞纹:指文采。九:多。⑧凤侣三:指凤凰伴侣三个。⑨兰籍:指科举功名。⑩式庐:指简陋的房子。晴岚:雨后的山岚。

【译文】

诸袁的名声如同沸滚在南方的大江之畔,城中旧屋俯临碧潭。

柳色依旧如分角里一样美丽,鸟鸣声似乎像是诵读着《楞严经》。

试看如今的文章才气比当年更加出众,何必还要和当年凤凰一样的伴侣相比。

而自己的文章成就已经远远落后了,徒增感慨,空自惆怅雨后的晴岚。

【赏析】

本诗题注“过袁中郎故居”,说明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袁中郎的故居时所写。袁中郎名宏道,字中郎,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与兄宏道同为“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袁宗道”。他早年师从李贽,反对当时流行的八股取士的考试制度,提倡文艺创作要追求自然真挚的风格。他的散文风格清新自然,具有浓郁的个性色彩。这首诗是作者路过他故乡时所作,表达了对故乡故居的追念之情。

全诗四联。第一联写故居的位置和环境。首句交代故居在城南,次句描写故居所处的位置——碧潭边,点明故居所在的自然环境。“故居”二字表明这是诗人怀念的地方,也暗示出诗人对于自己曾经生活过的这个地方有着深刻的记忆。第二联写故居的环境以及故居主人袁中郎的生平。“故居”二字表明这是诗人怀念的地方,也暗示出诗人对于自己曾经生活过的这个地方有着深刻的记忆。“昔年”一词既指过去,又含有现在的意思;既指袁中郎的过去,又暗示出诗人对于自己曾经生活过的这个地方有着深刻的记忆。“犹疑”一词表示对故居环境的喜爱。“差似”一词表示比较相似的意思。“诵”字在这里是诵读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虽然故居的主人已经不在了,但是那碧绿清澈的水池和美丽的景色依然让人留连忘返。第三联写袁中郎的才华和成就。“试看今日”一句,意思是说,现在看看现在的文人墨客,哪一个不是才华横溢、著作等身?“奚让”一词表示比较、竞争的意思。“当年”一词表示过去。“凤侣三”是指凤凰的伴侣有三个。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当年袁中郎的才华和成就远超过那些所谓的“凤凰伴侣”。第四联抒发诗人对于自己的感叹。“兰籍”指的是科举功名。“式庐”,简陋的房子。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值得称道的东西了,只能徒增感慨,空自怅惘。

这首诗通过回忆故居的环境、主人袁中郎的生平以及自己的感慨和叹息来表达了对故乡故居的怀念之情。诗歌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实真挚,充分体现了“公安派”的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