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如荆棘丛,转辗因成刺。
以此为子忧,其次莫如醉。
当筵辄沉酣,念子能无愧。
买山以终隐,此语吾能记。
感子珍重意,临歧聊相质。
天寒远山静,日暮长江驶。
泛泛水上影,遥遥征人辔。
祖席已伤违,荒城愁复洎。
时有南来人,德音须勤寄。

【注释】

①长蘅:即李长蘅,字孟时。②计:计划。③辟如荆棘丛:比喻环境险恶。④转辗因成刺:辗转反侧,成为痛苦。⑤以此为子忧:以你的处境为忧虑。⑥其次莫如醉:其次是饮酒自遣。⑦当筵:面对酒席。⑧沉酣:大醉。⑨念子能无愧:想到你会愧疚的。⑩买山:购买山林,隐居。⑪终隐:最终隐居。⑫感子珍重意:感激你深情厚谊。⑬临歧聊相质:在分别之际,我略表心意。⑭天寒远山静:天气寒冷,远处的山峰显得清冷宁静。⑮日暮长江驶:太阳即将落山,江水波涛汹涌。⑯泛泛水上影,遥遥征人辔:水中的倒影摇曳不定,远处的征人骑马而行。⑰祖席:饯行宴席,祖,通“促”。⑱伤违:悲伤离别。⑲愁复洎:愁苦又加进。⑳德音:善行和恩惠。㉑勤寄:勤快地寄送。

【译文】

就像荆棘丛生一样艰难,辗转反侧成了心病。

以此忧愁你,不如借酒消忧,更次一等的是醉生梦死。

面对酒席却无法尽情欢乐,一想到你也会惭愧。

买山而终隐,这是你的心愿,我已牢记于心。

感激你深情厚谊,临别之时略表心意。

天气寒冷,远山寂静,夕阳西下,长江波涛澎湃。

水中的倒影摇曳不定,远处的征人骑着马前行。

饯行宴席已到伤心之处,荒城的忧愁又增加了几分。

不时有南来的人,他们传来的善行要经常寄送。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李长蘅送朋友李孟时(孟时)北上,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全诗语言质朴,情真意切。

开篇两句,诗人描绘了一幅荒凉险恶的环境图景,比喻友人身处逆境,处境艰难,辗转反侧成为心病。此二句写友人处境之艰险,暗示其内心之痛苦,可谓一针见血。

第三、四句,诗人用“以此为子忧,其次莫如醉”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理解。诗人认为,与其让友人因处境艰难而忧伤不已,不如让他借助酒精忘却烦恼。此二句以劝诫的口吻,表达了对友人宽慰之情,体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宽广的胸怀。

第五、六句,诗人进一步劝慰友人:“当筵辄沉酣,念子能无愧。”诗人认为,面对酒席却无法尽情欢乐,也是人之常情。更何况,面对友人,我们又怎能忍心让自己感到愧疚呢?此二句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爱之情。

第七、八句,诗人再次劝慰友人:“买山以终隐,此语吾能记。”诗人回忆自己曾购买山林而终隐的经历,以此表达对友人隐居生活的美好祝愿。此二句以回忆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情。

第九、十句,诗人以“感子珍重意,临歧聊相质”表达对友人的感激之情。诗人感谢友人对自己的深情厚谊,并在分别之际略表心意。此二句以感激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意。

第十一、十二句,诗人以“天寒远山静,日暮长江驶”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寓意着友谊的长久与坚定。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结尾二句,诗人以“泛泛水上影,遥遥征人辔”形象地描绘了别离之时的景象,寓意着离别的痛苦与无奈。然而,诗人并未沉浸在离别的痛苦之中,而是选择积极面对未来的挑战。

整首诗词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广阔,既有深沉的情感表达,又有对友人的真挚祝福。读来令人感动不已,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