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日迫长至,嗟予季行役。
忽尔来入门,意气殊奕奕。
未及相问劳,怀中出卷册。
题曰茸上游,开缄风两腋。
先之以图绘,次乃文字襞。
新诗数十首,幽响清磔磔。
下笔妙言语,肺附生竹石。
湖山岁欲暮,谁乃逐无益。
一时颇相传,香紫耽奇客。
之子多胜情,同游意俱剧。
遂如投山猿,一一惬所适。
巨细得周省,手口能指画。
人事贵勉强,恬安岂有获。
山气何四时,一任游者择。
胸中无丘壑,笔底谁能摭。
因之想昔游,梦寐余芳泽。
嗒然无一言,予意徒脉脉。
乃今得此卷,使我懊怀释。
微景偿宿逋,旧观快新辟。
人生无胜游,何必异巾帼。

此诗是诗人在游历汪无际时,题写《茸游册》三首的一首。

首联:此日迫长至,嗟予季行役。

颔联:忽尔来入门,意气殊奕奕。

颈联:未及相问劳,怀中出卷册。

尾联:题曰茸上游,开缄风两腋。

起句直说“今天迫近立夏,我正赶着季节来到这山中”,交代了时间、地点和此行的目的,即游览山中美景。第二句点出了作者的心情:“忽然间,我走进屋来,看到你精神焕发的样子”。

颔联紧承上句,进一步描绘主人公的形象。“未及相问劳”是说还未来得及问候他为什么来到这里,而“意气殊奕奕”则形容他神情振奋、精神抖擞的样子。

颈联承接上文,继续展开描写。“未及相问劳”是因为“怀中出卷册”,也就是拿出了他所带的书籍。“题曰茸上游,开缄风两腋”说明他拿出的这本书叫做《茸游册》,打开书页,就有一股风从书中吹出。这里以风比喻书的气息,表现了书籍内容的丰富和引人入胜。

尾联两句总结上句,并引出下句。“先之以图绘,次乃文字襞”,意思是首先有图画,其次是文字。“新诗数十首,幽响清磔磔”,“新诗数十首”是说他所携带的书籍中有许多诗歌,而“幽响清磔磔”则是形容诗歌音韵悠扬动听。“下笔妙言语,肺附生竹石”两句是说,他下笔写文章时,语言优美,如同生长在山中的竹子和石头一样。

五、六句进一步赞美主人公的才情。“湖山岁欲暮,谁乃逐无益。”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岁暮”,指年末;“无益”,没有意义。意思是说,当湖水山色将要消失的时候,谁还能像自己这样去追寻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呢?

七、八句转入议论。“一时颇相传,香紫耽奇客”,意思是说,他的许多事迹在当时都传开了,人们都说他是个爱好新奇事物的人。

九、十句再次强调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之子多胜情,同游意俱剧。”这里的“胜情”是指美好的情感,“同游意俱剧”则是指与朋友一起出游的心情都非常愉快。

十一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遂如投山猿,一一惬所适。”意思是说,他就像一只被投进山谷中的猴子一样自在,能够随意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十二句回到题目上来。“巨细得周省,手口能指画。”意思是说,无论大事小事都能考虑到,而且动手能力也很强,能够用手指画出心中所想。

十三句进一步赞美主人公的才情。“人事贵勉强,恬安岂有获。”意思是说,人的一生应该努力追求,才能够获得成功。如果只是满足于安逸的状态,是不可能有所收获的。

十四句转入议论。“山气何四时,一任游者择。”意思是说,山上的景色四季各异,任由游客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观赏的时间。

十五、十六两句再次强调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胸中无丘壑,笔底谁能摭。”意思是说,他的胸中没有山川的壮美,笔下自然也就无法写出什么来。

十七、十八句进一步阐述观点。“因之想昔游,梦寐余芳泽。”意思是说,因此我想起了以前的美好时光,梦中还能感受到那些美好的景象。

十九、二十句再次表达自己的感慨。“嗒然无一言,予意徒脉脉。”“嗒然”是形容心情沉重的样子;“脉脉”则是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意思是说,虽然有很多话语想要表达,但最终却只能默默地叹息。

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三句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慨。“乃今得此卷,使我懊怀释。”意思是说,现在得到了这本书,我的懊恼也随之消失了。

二四、二五两句是对全诗的概括性评价。“微景偿宿逋,旧观快新辟。”意思是说,通过欣赏这本《茸游册》,我偿还了之前未能完成的心愿,同时也为这次新的游玩增添了很多快乐。

二十六、二十七两句进一步展望。“人生无胜游,何必异巾帼。”意思是说,人生本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我们何必非要与众不同呢?

整首诗通过对主人公的赞美和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语言优美流畅,充满了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