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云溪小不容船?
时有潮声到枕边。
清净一泓同颖水,逍遥三径是尧年。
眠鸥傍砌通幽梦,密树笼云护醉仙。
试问匡床菊丛里,何如高立碧峰巅?
诗句注释:
- 谁云溪小不容船?时有潮声到枕边。
- 这句诗询问了溪流是否足够宽以容纳船只航行,同时提到了时有时无的潮声,仿佛它们在枕边轻轻呢喃。
- 清净一泓同颖水,逍遥三径是尧年。
- 这里通过对比,将清澈的水波比作颍水,并形容自己行走于这样的环境中就像生活在尧年一样太平盛世。
- 眠鸥傍砌通幽梦,密树笼云护醉仙。
- 描述了在安静的环境中,鸟儿栖息在墙壁旁,树木环绕形成自然的保护,如同守护醉仙般安宁。
- 试问匡床菊丛里,何如高立碧峰巅?
- 通过与隐居生活的对比,提问如果在花丛之中寻找一个可以安放床榻的地方,那么站得更高,俯瞰碧绿山峰,又会如何呢?
译文:
- 谁言溪流狭窄不能行船?不时传来潮水的轻吟。
- 清澈的水流与颖水相似,漫步在自然的小径中仿若处在尧年的太平盛世。
- 鸟儿在墙边筑巢,树木环绕,像云朵一般轻柔地遮蔽着飞翔的醉仙。
- 在这宁静的环境里,不如站立在更高的碧绿山峰之上,俯瞰一切。
赏析:
-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在清溪旁的居住环境,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下所感受到的平静与安逸。
- 通过对潮声、鸥鸟和树木的描写,诗人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让读者能够体验到诗人的生活情趣,还让人联想到古代隐士的生活方式,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生活状态。
- 最后一句的设问则巧妙地将观照点由近及远推向更广阔的空间,使整首诗的情感升华,表达了诗人对于更高境界追求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