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渚烟销翠羽空,楚歌重叠怨兰丛。树头树底觅残红。
三百年间同晓梦,几家台榭凤城东。露桃犹自笑春风。
诗句翻译:沙渚上的烟已经消散,碧绿的羽毛也空无一物。楚歌的旋律重叠回响,仿佛在怨叹那盛开的兰花丛。在树梢和树底寻找那残留的红叶,三百年的时间都如一场梦。几家的台榭还在凤城东边矗立,露水中的桃花仍然笑对春风。
诗人介绍: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明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有《升庵集》等传世作品。他的诗词以豪放著称,擅长运用典故,风格独特。
诗词原文:《浣溪沙 · 集句》
沙渚烟销翠羽空,楚歌重叠怨兰丛。树头树底觅残红。
三百年间同晓梦,几家台榭凤城东。露桃犹自笑春风。
- 逐句释义:
沙渚烟销翠羽空:描述了一个宁静的场景,沙滩上的烟雾已经散去,留下的只有一片寂静和空旷。这里的“翠羽空”可能是指天空中飘过的云彩,它们像翠绿色的羽毛一样在空中飘荡,最终消失不见。
楚歌重叠怨兰丛:这里提到了“楚歌”,一种古代楚国地区的音乐,歌词内容多涉及战争与悲伤。而“怨兰丛”则表明这种歌声伴随着兰花丛中的哀怨。这里的“重叠”可能表示歌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反复不绝。
树头树底觅残红:描述了人们在树上树下寻找红色的东西,可能是花瓣或树叶。这里的“残红”可能意味着这些红色的事物已经凋零或失去了原有的鲜艳。
三百年间同晓梦: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时间的概念,暗示了从过去到现在,人们的生活和思想都在不断变化。这里的“同晓梦”可能是指人们共同经历的梦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梦境也在发生变化。
几家台榭凤城东: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地方的景象,可能有一座座高大的建筑或园林,位于城市的东部。这里的“台榭”指的是楼台亭阁一类建筑,而“凤城东”则可能是指这座城市的东边,因为凤凰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代表着吉祥和尊贵。
露桃犹自笑春风:这句话通过对比的方式描绘了一个有趣的画面。这里的“露桃”是一种在春天开放的花朵,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看起来非常美丽。而“笑春风”则表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态度,尽管外界的环境是寒冷和干燥的,但这朵桃花却依然保持着微笑。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描绘了自然界和人文景观的变化,通过对古代音乐、自然景观以及季节变化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时间和变迁的思考。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蕴含着对历史的回顾和对自然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