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旧精舍,全侯新学宫。
百年遗往躅,一旦振高风。
日月冠裳会,春秋俎豆崇。
游歌未能往,叹息羡飞鸿。

【注释】

寄范实夫主廪赣先贤书院三首

杨子:春秋时,楚人杨朱善于守城。后用“杨子”为城门的美称,也指杨氏子孙。精舍:学者聚居之所。全侯:指汉代杨王孙,字子长,西汉人,以孝廉著称。新学宫:新的学校。遗往躅(zhú):留传下来的足迹。振高风:发扬高尚的风范。日月冠裳会:指文官和武官的聚会。春秋俎豆崇:在《春秋》中祭祀的礼仪,俎豆是祭器,崇是尊崇。游歌:泛指歌舞。叹飞鸿:感叹自己不能像大雁一样远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朋友范实夫的一首赠诗。诗人通过描绘书院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首句“杨子旧精舍”,点明了地点是在杨子故里。杨子,指春秋时期的楚国人杨朱,他擅长守城,后人称其为“杨子”,也用以指代杨氏门第。这里用来借指杨氏子孙,表达了对先贤的敬慕之意。

第二句“全侯新学宫”,则是说新建的学校,即新学宫。全侯,是对杨王孙的尊称,他在汉代以孝廉著称,后世多用“全侯”来形容品德高尚之人。新学宫则是指新建的学校,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承。

第三四句“百年遗往躅,一旦振高风”,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以及对先贤精神的继承。百年,表示时间的漫长,而遗留下的足迹和精神,则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第五六句“日月冠裳会,春秋俎豆崇”,则进一步描绘了书院内的情景,日月冠裳会意指文人墨客的聚会,春秋俎豆则是指祭祀的仪式,两者结合起来,既表现了书院的庄重肃穆,又体现了先贤文化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游歌未能往,叹息羡飞鸿”,则是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虽然自己无法参与这样的聚会,但是仍然向往着能够像大雁一样自由飞翔,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追求自由的情怀。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书院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的内心感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