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下帆初落,江干雨正疏。
感君千里意,远致一封书。
旧宅蓬蒿遍,新愁瘴疠馀。
冥冥更南上,烟浪满寒虚。

【注释】承:承接,继续。曾子硕:曾巩的字。洪:县名,在今江西丰城市。道次:行旅途中停留的地方。太和:县名,在今江西宜春市。旷伯逵:旷文远的字,作者的朋友。见及:被作者看到。江干:长江边。疏:稀疏。感君:感激友人。千里意:万里情思。一封书:一封信。旧宅:指作者家乡,作者离开时是春天,蓬蒿遍野,草木丛生。瘴疠:南方湿热多病的气候,这里指疟疾。冥冥:形容天色昏暗。更南上:再往南方去。

【赏析】

本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作者由江西丰城返回家乡临川,路过宜春太和县,与朋友旷伯逵相遇并有书信往来。诗中表现了作者离别时的惆怅心情,以及对于朋友的深厚感情。

前四句写景,渲染离别的气氛。首句“阁下帆初落”,点明送别之地。第二句“江干雨正疏”,描写江边天气晴朗。两句一扬一抑,写出了旅途中的愉快心情。第三句“感君千里意”,点出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第四句“远致一封书”,写朋友来信。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诗人因离别而产生惆怅的心情。

中间四句抒发诗人的惜别之感,同时寄寓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旧宅蓬蒿遍”,写自己离开家乡时的情景;“新愁瘴疠馀”,写自己在宜春滞留期间的感受;后两句是诗人内心的独白:“冥冥更南上”,暗示着诗人要再次南游的志向;“烟浪满寒虚”,“烟”是烟雾,“浪”指江水,“满寒虚”则形象地描绘了江面波光粼粼的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广阔和深邃。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的豪迈情怀。

尾联写诗人告别时的情景。“江干雨正疏”,说明诗人是在雨后天晴的时候离开宜春的。“旧宅蓬蒿遍”,表达出诗人离开家乡时的惆怅心情;“新愁瘴疠余”,则暗示着诗人滞留宜春期间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态度:“冥冥更南上”,诗人要再次踏上南游的征程;“烟浪满寒虚”,则形象地描绘了江面波光粼粼的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广阔和深邃。这两句是全诗的结尾,既总结了前文的内容,又为整首诗歌增添了一种壮美的氛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